一、檢測項目分類與說明
1. 補償范圍驗證
- 目的:確定補償器能有效修正誤差的最大傾斜角度。
- 方法:
- 使用高精度轉臺模擬儀器傾斜(如水平方向±3′、±5′等)。
- 記錄補償器在不同傾斜角度下的修正值,對比理論補償量。
- 判定標準:補償誤差應≤儀器標稱精度(如±1″或±2″)。
2. 靈敏度與分辨率測試
- 目的:檢測補償器對微小傾斜的響應能力。
- 方法:
- 以微角度步進(如0.5″)調整轉臺,觀察補償值的躍變幅度。
- 驗證最小可識別傾斜量是否達標。
- 判定標準:分辨率應≤儀器標稱最小讀數(如0.5″)。
3. 重復性檢測
- 目的:評估補償器在相同傾斜條件下的輸出一致性。
- 方法:
- 連續多次(≥5次)將儀器傾斜至同一角度,記錄補償值。
- 計算標準偏差或極差。
- 判定標準:重復性誤差≤標稱精度的1/3。
4. 溫度影響試驗
- 目的:驗證溫度變化對補償器性能的干擾。
- 方法:
- 將儀器置于溫控箱內,在-20℃至+50℃范圍循環測試。
- 記錄補償值隨溫度的漂移量。
- 判定標準:溫度漂移量≤1″/10℃。
5. 零點漂移檢測
- 目的:評估補償器在靜態條件下的穩定性。
- 方法:
- 儀器水平靜置24小時,每隔1小時記錄補償值。
- 分析零點變化趨勢。
- 判定標準:24小時漂移量≤0.5″。
6. 動態響應特性測試
- 目的:模擬實際使用中突發傾斜的補償速度與精度。
- 方法:
- 快速旋轉轉臺(如10″/s),測試補償器達到穩定輸出的時間。
- 判定標準:響應時間≤1秒,超調量≤標稱誤差的150%。
7. 正交軸補償耦合度測試
- 目的:檢測X/Y軸傾斜時的交叉干擾。
- 方法:
- 單獨傾斜X軸,觀測Y軸補償值的變化。
- 判定標準:交叉耦合誤差≤0.3″。
二、輔助檢測項目
-
- 目視檢查補償器吊絲/擺體是否變形,密封性是否良好。
-
- 振動測試:模擬運輸或震動后復測補償精度。
- 濕度測試:在85%濕度下運行4小時,觀察性能變化。
三、檢測設備與條件
- 核心設備:
- 0.5″級精密電子轉臺
- 激光干涉儀或角度基準器(精度≤0.3″)
- 高低溫試驗箱(溫控精度±1℃)
- 環境要求:
- 恒溫實驗室(20±1℃)
- 無強磁場、振動干擾
四、數據處理與結果判定
- 誤差計算:
- 補償誤差=補償后讀數−理論真值
- 判定流程:
- 任一檢測項超差即判定不合格,需校準或返修。
五、
上一篇:圓跳動檢測下一篇:濕熱試驗(恒定濕熱)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