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電痕化檢測:核心檢測項目與技術解析
一、基礎檢測項目
-
- 檢測原理:模擬材料表面在電場和電解液(如氯化銨溶液)作用下形成導電通道的難易程度。
- 測試方法:
- 在材料表面滴加電解液,施加交流電壓(通常100-600V)。
- 記錄材料在50滴電解液內未發生電痕破壞的最高電壓值。
- 判定標準:CTI值越高,材料耐電痕化性能越好。
-
- 定義:在規定測試條件下(如600V電壓),材料經受50滴電解液滴落而不發生電痕破壞的能力。
- 應用:常用于快速篩選材料的耐電性能等級。
二、擴展檢測項目
-
- 高壓漏電起痕試驗:
- 測試條件:電壓范圍可擴展至1000V以上,電解液流量和滴落間隔嚴格控制。
- 評估材料在高電壓下的絕緣失效臨界點。
- 低壓漏電起痕試驗:
- 針對低壓環境(如家用電器),驗證材料的長期耐電弧能力。
- 高壓漏電起痕試驗:
-
- 目的:量化材料表面因電痕化造成的物理損傷深度。
- 方法:使用顯微鏡或激光掃描儀測量電蝕痕跡的幾何尺寸。
-
- 適用場景:評估材料在高壓電弧作用下的抗追蹤性能,適用于航空航天、高壓電纜等極端環境。
三、關鍵參數與影響因素
-
- 溶液成分(如0.1% NH?Cl + 表面活性劑)直接影響電痕形成速度。
- 滴液速率(如30秒/滴)需符合標準規定。
-
- 電極材料(鉑金或鎢鋼)、電極間距(4mm或6mm)對電場分布有顯著影響。
-
- 溫度(23±2℃)、濕度(50±5% RH)需嚴格控制在標準范圍內。
四、輔助檢測項目
-
- 濕熱老化、紫外輻照等預處理后復測CTI,評估環境應力對耐電痕化性能的影響。
-
- 電痕化試驗前后測量材料表面電阻,分析絕緣性能衰減程度。
-
- 鹽霧試驗、污染等級測試(如IEC 60587),模擬復雜工況下的材料表現。
五、結果判定與分級
-
- Class 0:CTI ≥ 600V
- Class 1:400V ≤ CTI < 600V
- Class 2:250V ≤ CTI < 400V
- Class 3:175V ≤ CTI < 250V
- Class 4:100V ≤ CTI < 175V
六、應用與意義
- 材料選型:指導電氣設備制造商選擇符合安全等級的絕緣材料。
- 質量控制:確保產品在潮濕、污穢環境下的長期可靠性。
- 標準符合性:滿足IEC、UL、CCC等認證的強制性檢測要求。
上一篇:數字式多功能復印設備檢測下一篇:元件間電壓試驗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5
13
13
16
19
13
21
19
17
17
20
13
22
21
29
20
19
26
19
21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