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維持特性檢測:關鍵檢測項目解析
一、核心檢測項目分類
-
- 初始光效與亮度:測量器件初始發光效率(lm/W)和亮度(cd/m²),作為后續維持率計算的基準。
- 光通量維持率(Lumen Maintenance):在標準測試條件下(如恒定電流、溫度),記錄特定時間點(如1000小時、5000小時)的光通量與初始值的百分比。
- 色度穩定性:檢測色坐標(CIE x, y)、色溫(CCT)和顯色指數(CRI)的變化,避免因材料老化導致顏色偏移。
-
- 實際使用壽命測試:在額定工作條件下持續運行,記錄光輸出衰減至某一閾值(如70%)的時間。
- 加速老化測試:通過提高溫度(如85℃)、濕度(85% RH)或驅動電流(如1.2倍額定電流),模擬長期使用環境,縮短測試周期。常用方法包括:
- 溫度加速(Arrhenius模型):通過高溫加速材料老化,推算常溫下的壽命。
- 電流加速:過載電流加速電子遷移和材料退化。
-
- 溫度循環測試:在-40℃至+100℃間循環,評估器件對極端溫度的耐受性。
- 濕熱測試:高溫高濕環境(如85℃/85% RH)下檢測密封性能和材料抗水解能力。
- 機械應力測試:振動、沖擊測試(如汽車照明需符合ISO 16750標準),驗證結構穩定性對發光維持的影響。
-
- 驅動電流穩定性:監測工作電流波動對光輸出的影響。
- 正向電壓變化:器件老化可能導致內阻增加,電壓變化反映材料退化程度。
二、檢測標準與方法
-
- IES LM-80:針對LED封裝、模塊的光通量維持測試,規定溫度控制(如55℃、85℃)和至少6000小時測試時長。
- IEC 62612:LED燈具壽命測試要求,結合LM-80數據推算壽命(TM-21方法)。
- ASTM E2143:熒光材料的發光衰減測試方法。
-
- 積分球光譜儀:測量光通量、色度參數。
- 恒溫恒濕箱:控制加速老化環境。
- 數據采集系統:實時記錄光輸出、溫度、電流等參數。
- 測試流程示例:Plaintext
1. 預處理:器件在標準環境(25℃, 50% RH)下穩定24小時。 2. 初始測試:記錄光效、色度、電壓等參數。 3. 加速老化:在85℃/85% RH下運行1000小時,每100小時測量一次光輸出。 4. 數據分析:擬合衰減曲線,計算L70壽命(光通量降至70%的時間)。
三、檢測結果的應用與優化
- 壽命預測模型:結合Arrhenius方程或Eyring模型,通過加速測試數據推算實際使用壽命。
- 失效分析:通過微觀分析(SEM、EDS)定位老化原因(如電極腐蝕、熒光粉碳化)。
- 設計改進:優化散熱結構、選擇耐高溫封裝材料(如硅膠替代環氧樹脂),提升維持特性。
四、總結
上一篇:安裝接口和燈具罩蓋的固定檢測下一篇:無負載輸出電壓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59
51
50
49
54
51
59
54
48
23
23
15
23
21
21
17
15
18
19
15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