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和粒度分布檢測項目詳解
一、檢測的核心參數
- 平均粒徑(Mean Particle Size) 描述顆粒群的中心趨勢,常見計算方式包括體積平均、數量平均、表面積平均等。
- 粒度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PSD) 反映顆粒體系中不同尺寸顆粒的占比情況,通常以累積分布或頻率分布曲線表示。
- 分布寬度(Span) 用于衡量粒度分布的均勻性,計算公式: Span=?90−?10?50Span=D50?D90?−D10??
- 特征粒徑(D10/D50/D90)
- D10:10%的顆粒小于該粒徑;
- D50(中位粒徑):50%的顆粒小于該粒徑;
- D90:90%的顆粒小于該粒徑。
二、主要檢測項目及方法
1. 激光衍射法(Laser Diffraction)
- 檢測參數:粒度分布、D10/D50/D90、比表面積。
- 適用范圍:0.1 μm – 3 mm(液體或干粉樣品)。
- 檢測標準:ISO 13320。
- 應用領域:制藥輔料、水泥、陶瓷粉末等。
2. 動態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 檢測參數:納米顆粒的Z平均粒徑、多分散指數(PDI)。
- 適用范圍:1 nm – 1 μm(液體分散體系)。
- 檢測標準:ISO 22412。
- 應用領域:脂質體、納米藥物、蛋白質溶液。
3. 篩分法(Sieving Analysis)
- 檢測參數:顆粒通過不同孔徑篩網的重量分布。
- 適用范圍:50 μm – 125 mm(干粉或顆粒)。
- 檢測標準:ASTM E11、ISO 3310。
- 應用領域:建筑材料、礦物加工、食品添加劑。
4. 顯微鏡分析法(Microscopy)
- 檢測參數:顆粒形狀、最大/最小粒徑、數量分布。
- 適用范圍:光學顯微鏡(0.5 μm – 1 mm)、電子顯微鏡(1 nm – 100 μm)。
- 檢測標準:ISO 13322-1(圖像分析法)。
- 應用領域:微電子材料、生物細胞、纖維形貌分析。
5. 沉降法(Sedimentation)
- 檢測參數:基于斯托克斯定律的等效沉降粒徑。
- 適用范圍:0.1 μm – 100 μm(液體懸浮液)。
- 檢測標準:ISO 13317。
- 應用領域:顏料、涂料、土壤分析。
6. 電感應法(Coulter Counter)
- 檢測參數:體積等效粒徑、數量濃度。
- 適用范圍:0.4 μm – 1600 μm(導電液體)。
- 應用領域:血細胞計數、乳液液滴分析。
三、檢測項目的選擇依據
- 樣品類型
- 液體分散體系優先選擇DLS或激光衍射儀;
- 干粉樣品可選激光衍射或篩分法。
- 粒徑范圍
- 納米級顆粒需DLS或電子顯微鏡;
- 毫米級顆粒適用篩分法。
- 精度要求
- 高精度研究需結合多種方法(如顯微鏡+圖像分析);
- 生產質量控制通常選用快速在線檢測技術。
四、關鍵檢測設備的校準與驗證
- 標準物質校準 使用NIST(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或各國計量院提供的標準顆粒(如聚苯乙烯微球)校準儀器。
- 重復性測試 同一樣品多次測量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RSD)應小于3%。
- 比對實驗 結合不同方法(如激光衍射與顯微鏡)驗證結果一致性。
五、檢測數據的分析與報告
- 粒度分布曲線:展示累積分布和頻率分布。
- 統計參數:報告中需明確D10/D50/D90、Span值、分布模型(如正態分布、對數正態分布)。
- 異常值處理:剔除團聚或破碎顆粒的干擾數據。
六、典型應用案例
- 制藥行業
- 檢測API(活性藥物成分)的粒度以控制溶出速率;
- 吸入劑顆粒的D50需控制在1-5 μm以確保肺部沉積。
- 涂料行業
- 顏料粒度分布影響涂層光澤和遮蓋力;
- D90需小于30 μm以避免表面粗糙。
- 鋰電池材料
- 正極材料(如LiCoO?)的D50需在10-20 μm以平衡比容量和導電性。
七、挑戰與解決方案
- 樣品分散問題
- 超聲處理或添加分散劑(如吐溫80)破除團聚。
- 寬分布樣品的檢測
- 組合使用激光衍射和動態光散射覆蓋全范圍。
- 非球形顆粒的表征
- 結合圖像分析提供長徑比、圓度等形狀參數。
八、國際標準與法規要求
- FDA指南:要求制藥企業提供原料藥的粒度分布數據。
- ICH Q3A:對新原料藥中顆粒雜質的控制要求。
- 歐盟REACH法規:納米材料需提供完整的PSD報告。
上一篇:口腔黏膜刺激試驗檢測下一篇:補體激活試驗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35
40
51
49
53
55
46
57
44
49
56
46
41
49
46
57
45
54
55
51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