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動植物油檢測:核心檢測項目與技術解析
一、理化指標檢測(質量基礎)
-
- 意義:反映油脂中游離脂肪酸含量,酸價過高表明油脂酸敗(水解或氧化)。
- 標準:GB 2716-2018規(guī)定食用植物油酸價≤3 mg KOH/g(不同油種有差異,如花生油≤2.5)。
- 檢測方法:滴定法(氫氧化鉀中和游離酸)。
-
- 意義:衡量油脂氧化初期產(chǎn)生的過氧化物含量,值越高氧化程度越嚴重。
- 標準:一般≤0.25 g/100g(如大豆油)。
- 檢測方法:碘量法或比色法。
-
- 檢測目的:水分過高易導致微生物滋生,加速油脂變質。
- 方法:烘箱法(105℃加熱至恒重)。
二、污染物與有毒物質檢測(安全核心)
-
- 危害:強致癌物,高溫加工或煙熏污染易導致超標。
- 標準:GB 2762-2022規(guī)定≤10 μg/kg。
- 方法:高效液相色譜(HPLC)或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GC-MS)。
-
- 來源:花生油、玉米油易受霉變原料污染。
- 限值:≤20 μg/kg(GB 2761-2017)。
- 檢測:免疫親和柱凈化-熒光光度法。
-
- 污染途徑:土壤、工業(yè)廢水或加工設備遷移。
- 限值:鉛≤0.1 mg/kg,無機砷≤0.1 mg/kg。
- 方法:原子吸收光譜(AAS)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
三、摻假鑒別與真實性檢測
-
- 地溝油鑒別:檢測膽固醇含量、電導率異常及特定脂肪酸比例。
- 礦物油污染:GC法檢測碳鏈長度(C10-C50異常峰)。
-
- 膽固醇檢測:動物油含膽固醇,植物油不含(棕櫚油等例外)。
- 脂肪酸組成分析:GC法測定特征脂肪酸(如牛羊油含C15:0)。
-
- 適用場景:進口大豆油、菜籽油需標注轉基因信息。
- 方法:PCR擴增特定基因序列(如CaMV 35S啟動子)。
四、營養(yǎng)與功能成分分析
-
- 意義:評估油脂營養(yǎng)價值(如Omega-3/6比例)。
- 方法:GC法分離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
-
- 功能:天然抗氧化劑,小麥胚芽油、大豆油含量較高。
- 檢測:HPLC法(紫外檢測器或熒光檢測器)。
-
- 危害:氫化工藝產(chǎn)生,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限值:GB 28050-2011要求標注≥0.3 g/100g。
- 方法:紅外光譜或GC法。
五、其他專項檢測
-
- 來源:塑料容器遷移。
- 限值:DBP、DEHP等總量≤1.5 mg/kg(GB 31604.1-2015)。
-
- 重點對象:棉籽油(易含棉酚)、菜籽油。
- 方法:GC-MS/MS或LC-MS/MS多殘留分析。
-
- 標準:GB 2760-2014規(guī)定限量(如TBHQ≤0.2 g/kg)。
- 檢測:HPLC-紫外檢測法。
六、質量控制的意義與趨勢
- GB 2716-20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油》
- GB 2762-202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油脂標準
- 《中國油脂》期刊相關研究論文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47
54
45
40
49
46
57
45
54
53
49
47
36
37
33
29
29
28
29
28
推薦檢測
聯(lián)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