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用阻燃電纜阻燃性檢測的重要性
煤礦用阻燃電纜作為井下供電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其阻燃性能直接關系到礦井安全生產。在瓦斯濃度高、空間封閉的煤礦環境中,電纜阻燃性能不足可能引發火災甚至爆炸事故。根據國家標準MT 818-2008《煤礦用阻燃電纜》及GB/T 18380系列標準要求,必須對電纜進行系統化的阻燃性檢測,確保其在高溫、明火等極端條件下的安全性能。檢測項目涵蓋單根垂直燃燒、成束燃燒、煙密度、毒性氣體釋放等關鍵指標,形成完整的阻燃性能評價體系。
核心檢測項目與方法
1. 單根垂直燃燒試驗
采用專用燃燒裝置,將1.5m長試樣垂直懸掛,使用規定流量的丙烷噴燈(火焰高度175±25mm)對試樣施加火焰60秒。重點觀察移開火源后的自熄時間及炭化范圍,要求殘焰持續時間≤30秒,炭化長度≤100mm。試驗模擬電纜單根敷設時的燃燒特性,檢測材料阻燃劑的有效性。
2. 成束燃燒試驗
將多根電纜按特定排列方式(A類:7根/m、B類:3.5根/m)安裝在垂直梯架內,使用總功率21kW的梯形噴燈組進行20分鐘燃燒。檢測指標包括火焰蔓延高度≤2.5m、焦化長度≤2.5m以及燃燒滴落物是否引燃下方棉層。該試驗模擬電纜密集敷設時的火災場景,考核整體阻燃性能。
3. 煙密度測試
通過煙密度箱測定電纜燃燒產生的透光率變化,要求最大煙密度(透光率損失)≤60%。采用激光測量系統實時記錄煙霧濃度曲線,確保井下火災時能見度滿足人員逃生要求。
4. 毒性氣體檢測
使用傅里葉紅外分析儀定量檢測燃燒產生的CO、HCN、HCl等有毒氣體含量,具體限值為:CO≤1450ppm、HCN≤150ppm、HCl≤100ppm。該指標防止火災時次生毒害事故,保障礦工生命安全。
判定規則與質量管控
根據MT 818-2008標準要求,所有檢測項目必須同時達標方判定合格。生產批次需按3%比例抽檢(不少于50m),任一項目不合格須加倍復檢。檢測機構須具備CMA/ 資質,試驗環境嚴格控制在溫度(23±5)℃、濕度(50±30)%的恒溫恒濕條件。企業應建立原材料阻燃劑含量檢測(推薦氧指數≥30%)、生產工藝監控(擠塑溫度偏差≤5℃)、成品抽樣檢測的三級質量保障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