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測項目分類與標準依據
1. 外觀與結構性檢測
- 外殼完整性:檢查呼吸器外殼、背帶、卡扣是否有裂痕、變形或腐蝕。
- 面罩氣密性:通過負壓測試法(手掌封閉面罩進氣口,觀察是否塌陷)驗證密封性。
- 管路連接:確認氧氣導管、降溫器、氣囊等無老化、松脫或堵塞。
2. 氣密性綜合測試
- 整體氣密性:封閉呼吸器進氣口,加壓至1.08倍工作壓力,保壓1分鐘,壓降≤2%為合格。
- 動態泄漏率:模擬呼吸狀態(如30次/分鐘呼吸頻率),檢測泄漏量是否超標(通常<1.5 L/min)。
3. 供氧系統功能性檢測
- 定量供氧量:測試定量孔供氧流量(常規1.2~1.6 L/min),偏離需調整閥門。
- 手動補氧響應:觸發手動補給閥,流量需瞬時≥80 L/min。
- 自動補氧壓力閾值:通過減壓艙模擬壓力變化,驗證氣囊負壓觸發補氧的靈敏度。
4. 正壓維持能力測試
- 靜態正壓值:面罩內壓力需穩定在200~600 Pa范圍內。
- 動態正壓穩定性:模擬劇烈呼吸(潮氣量2.5 L,頻率25次/分),壓力波動應≤20%。
5. 報警系統精準性驗證
- 低壓報警:氧瓶壓力降至5~6 MPa時,聲光報警需持續≥90秒。
- 電量報警:電子傳感器低電量警示功能測試。
- 缺氧報警(如配置):氧氣濃度<19%時觸發報警。
6. 呼吸阻力性能評估
- 吸氣/呼氣阻力:使用呼吸機模擬測試,吸氣阻力≤500 Pa,呼氣阻力≤600 Pa(GB標準)。
- 高溫高濕環境下阻力:在溫度(40±2)℃、濕度95%環境中運行30分鐘后復測。
7. 氧氣濃度與使用時長
- 氧氣純度檢測:氧濃度≥99.6%,無雜質氣體(如CO?<1%)。
- 理論使用時間:根據氧瓶容積(如4L/20MPa)及定量供氧量測算,誤差需<±10%。
8. 環境適應性測試
- 低溫啟動:-30℃環境存放4小時后,供氧系統能否正常啟動。
- 防水防爆性能:IP67防水等級驗證,電氣部件防爆認證(Ex標志)。
二、檢測方法與工具
- 氣密性檢測儀:配備壓力傳感器與數據記錄模塊。
- 呼吸模擬機:可編程調節潮氣量、頻率,同步采集阻力數據。
- 氧濃度分析儀:電化學傳感器檢測氧氣純度。
- 綜合檢測平臺:集成壓力、流量、報警觸發等多項參數自動化測試。
三、檢測周期與記錄管理
- 日常點檢:使用前檢查外觀、壓力表、報警功能(5分鐘內完成)。
- 月度維護:全面氣密性測試與供氧流量校準。
- 年度強檢:由第三方機構按國家標準出具檢測報告,存檔備查。
四、注意事項
- 人員資質:檢測人員需持有特種設備檢測資格認證。
- 安全操作:檢測中避免明火,氧瓶檢測需遠離油脂。
- 故障處理:發現定量孔堵塞、傳感器失效等問題時立即停用并返廠維修。
轉成精致網頁
上一篇:觸控噴霧降塵裝置檢測下一篇:二氧化碳檢測管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9
20
19
21
24
17
9
9
13
10
15
17
14
15
18
18
19
17
19
15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