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觀與結構完整性檢測
- 外殼檢查
- 目視檢查外殼是否存在變形、裂紋或銹蝕,密封部件(如橡膠墊圈)是否老化。
- 重點確認壓力表、啟動裝置等外露部件是否安裝牢固。
- 內部組件檢查
- 拆卸后檢查生氧罐藥劑是否結塊、變色或受潮,確認藥劑填充量符合標準(如GB 23350-2009)。
- 呼吸導管、面罩是否無破損,單向閥開閉靈活。
二、氣密性測試
- 方法:將自救器完全密封后充入1.5倍工作壓力的空氣(通常約800-1200Pa),保壓3分鐘,壓力下降不超過10%為合格。
- 意義:氣密性不足會導致氧氣泄漏,縮短有效防護時間,危及使用者生命。
三、防護時間與供氧性能測試
- 防護時間驗證
- 在模擬人體呼吸條件下(呼吸頻率20次/分鐘,潮氣量1.5L),測試自救器持續供氧時間。
- 標準要求:額定防護時間(如30分鐘)內,氧氣濃度需始終≥21%,末期CO?濃度≤3%。
- 啟動性能
- 觸發啟動裝置后,30秒內氧氣濃度需升至≥25%,確保快速形成呼吸循環。
四、呼吸阻力測試
- 檢測設備:呼吸機模擬不同勞動強度(靜坐、中度活動)下的呼吸頻率與潮氣量。
- 指標要求:
- 吸氣阻力≤300Pa,呼氣阻力≤500Pa(參考MT 425-1995標準)。
- 阻力過高會導致呼吸困難,加速體力消耗。
五、極端環境適應性測試
- 高溫高濕測試
- 將自救器置于60℃、95%濕度環境中存放24小時后,立即進行防護時間測試,性能不得下降超過10%。
- 低溫測試
- 在-20℃環境下靜置8小時,啟動后需在1分鐘內達到額定供氧量。
六、機械強度與耐用性測試
- 跌落測試
- 從1.5m高度自由跌落至混凝土地面,連續3次不同角度跌落后,氣密性與供氧性能需達標。
- 振動測試
- 模擬運輸環境,以頻率10-55Hz、振幅1.5mm的隨機振動持續2小時,結構無松散。
七、材料安全性與人體工學檢測
- 材料毒性評估
- 檢測生氧藥劑反應殘留物(如氫氧化鉀)是否低于安全限值(≤5mg/m³)。
- 面罩適配性
- 通過人臉模型測試面罩密合度,泄漏率需≤2%。
八、定期維護與檢測周期
- 強制檢測周期:出廠前全項檢測;庫存產品每3個月抽檢一次;使用前需重新校驗。
- 維護建議: 儲存環境需避光防潮(溫度0-40℃,濕度≤80%),避免與酸性物質接觸。
常見問題解答
轉成精致網頁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8
11
14
12
14
17
18
17
15
15
13
15
13
11
12
10
13
10
9
11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