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測背景與必要性
- 安全保障:預防電氣短路、機械故障或制冷劑泄漏引發的安全隱患。
- 效能優化:確保制冷效率,降低能耗成本。
- 合規要求:符合《煤礦安全規程》及相關行業標準。
二、核心檢測項目
1. 硬件系統檢測
-
- 運行狀態:振動值、噪音水平、軸承溫度、潤滑油油位及污染度。
- 排氣壓力與吸氣壓力:與額定參數對比,判斷是否存在過載或效率下降。
- 密封性:檢查軸封、法蘭連接處是否滲漏制冷劑或潤滑油。
-
- 換熱效率:通過溫差對比(進出水溫度差)評估結垢或堵塞情況。
- 表面清潔度:檢查粉塵、油污附著程度,影響散熱需及時清理。
- 焊接點與管道:排查腐蝕、開裂或變形風險。
-
- 膨脹閥調節精度:開度與實際負載匹配性測試。
- 傳感器校準:溫度、壓力傳感器的準確性校驗。
- 電氣控制箱:繼電器、接觸器觸點狀態,PLC程序穩定性。
2. 安全性能檢測
-
- 防爆外殼完整性:符合GB 3836.1標準,隔爆面無損傷、緊固件無松動。
- 電氣部件防爆等級:電機、開關等需滿足Ex d I Mb級(煤礦防爆要求)。
-
- 使用鹵素檢漏儀或紅外成像儀,重點檢查管路連接處、閥門密封點。
- 制冷劑濃度監測:確保泄漏量低于安全閾值(如R134a的TLV-TWA限值)。
-
- 絕緣電阻:電氣線路對地絕緣電阻值不低于2 MΩ。
- 接地電阻:接地系統電阻≤4Ω,避免漏電風險。
- 過載保護功能:模擬過載條件,測試斷路器動作靈敏性。
3. 性能指標檢測
- 制冷量測試
- 通過流量計與溫差法計算實際制冷量,對比額定值偏差(允許±10%)。
- 能效比(COP)
- 輸入功率(kW)與制冷量(kW)的比值,COP≥2.5視為合格。
- 溫度控制精度
- 設定目標溫度后,監測波動范圍(±1.5℃以內)。
- 運行穩定性
- 連續滿載運行4小時,記錄壓力、溫度變化曲線,無異常波動。
4. 環境適應性檢測
- 抗振動測試
- 模擬井下運輸及運行振動條件,檢查管路固定件、支架是否松動。
- 防潮與耐腐蝕性
- 檢查冷凝水排放系統是否暢通,外殼涂層有無剝落。
三、檢測方法與工具
- 儀器設備
- 壓力表、溫度計、流量計、振動分析儀、絕緣電阻測試儀、氣體檢漏儀。
- 檢測流程
- 停機檢測(靜態檢查):外觀、密封性、緊固件狀態。
- 運行檢測(動態測試):壓力、溫度、電氣參數實時監測。
四、檢測標準與規范
- 國家標準
- GB/T 21362-2008《礦用制冷設備》
- AQ 1029-2019《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
- 行業要求
- 《煤礦井下壓縮空氣制冷系統安全技術條件》
五、檢測報告與整改建議
- 基本信息:設備型號、安裝位置、檢測日期。
- 檢測數據:關鍵參數實測值與標準值對比表。
- 問題清單:如“冷凝器散熱片積塵率達30%,建議清洗”。
- 風險評級:根據缺陷嚴重性分級(緊急、重大、一般)。
六、檢測注意事項
- 檢測前需切斷電源并確認瓦斯濃度低于0.5%。
- 制冷劑回收需使用專業設備,避免直接排放。
- 檢測人員須持有煤礦特種設備檢測資質。
結語
轉成精致網頁
上一篇:氣體檢測管用圓筒形負壓式采樣器檢測下一篇:鎳-金屬氫化物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8
21
17
19
21
22
20
22
27
20
12
10
14
13
20
20
17
18
21
19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