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用粉塵濃度傳感器檢測項目詳解
一、基礎性能檢測
-
- 標準粉塵樣品測試:使用不同濃度的標準粉塵(如煤塵、石英粉塵)模擬礦井環境,驗證傳感器在0~1000 mg/m³范圍內的線性響應能力。
- 誤差分析:對比傳感器測量值與標準值,計算相對誤差(一般要求≤±10%)。
- 分辨率測試:確認傳感器可識別的最小濃度變化(通常≤1 mg/m³)。
-
- 測試傳感器從接觸粉塵到輸出穩定值90%所需的時間,要求≤30秒,以確保實時監測能力。
-
- 在潔凈空氣中連續運行8小時,檢測零點漂移是否≤±2% F.S.;通入滿量程50%的標準粉塵,驗證量程穩定性。
二、環境適應性檢測
-
- 高溫測試:在40℃±2℃環境中運行2小時,檢查傳感器是否死機或數據異常。
- 低溫測試:在-10℃±2℃環境下啟動并持續監測,確保低溫下能正常工作。
-
- 在相對濕度95% RH、含H?S(10 ppm)和SO?(5 ppm)的模擬礦井氣體中運行48小時,檢測外殼腐蝕和電路穩定性。
-
- 模擬煤礦運輸和作業振動(頻率10~150 Hz,加速度5 m/s²),測試后測量誤差需符合原精度要求。
三、功能與安全檢測
-
- 閾值報警:設置粉塵濃度報警值(如10 mg/m³),測試聲光報警是否及時觸發(響應時間≤2秒)。
- 故障自診斷:模擬傳感器故障(如光源損壞、氣路堵塞),檢查是否觸發故障代碼提示。
-
- 防爆認證:符合GB 3836.1-2010標準,取得Ex d I Mb(礦用隔爆型)認證。
- IP防護等級:外殼需達到IP65(防塵防水),通過6級防塵和噴水測試。
-
- 在30 V/m的電磁場干擾下,傳感器輸出波動需≤±5% F.S.。
四、數據管理與通信檢測
-
- 連續運行30天,驗證存儲容量是否支持每分鐘一條數據記錄(約4.3萬條)。
- 測試RS485、CAN總線或無線(Wi-Fi/LoRa)傳輸的穩定性,丟包率需≤0.1%。
-
- 通過上位機發送校準指令,驗證傳感器是否自動完成零點校準和跨度校準。
五、安裝與維護規范檢測
-
- 檢測傳感器是否安裝在距采掘面30
50米、高度1.51.8米的回風側,避開風流死角。
- 檢測傳感器是否安裝在距采掘面30
-
- 校準周期:每3個月使用標準粉塵進行現場校準,每年返廠全面標定。
- 維護檢查:包括清潔光學窗口、更換濾膜、檢測氣泵流量(通常≥0.5 L/min)。
六、合規性檢測
- 行業標準符合性
- 參照《AQ/T 1013-2005 煤礦用粉塵濃度傳感器》和《MT/T 1102-2009 礦用粉塵濃度測量儀通用技術條件》,驗證傳感器設計、制造和性能指標。
總結
轉成精致網頁
上一篇:超氧化鉀片狀生氧劑檢測下一篇:二氧化硫檢測管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3
12
14
12
13
12
9
9
8
12
9
8
10
10
9
12
14
17
13
17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