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測項目的核心目標
- 測定巖體三維應力:獲取垂直應力、最大水平主應力、最小水平主應力的大小及方向。
- 評估應力分布特征:分析應力梯度、非均勻性及其對工程穩定性的影響。
- 驗證理論模型:通過實測數據修正數值模擬參數,優化巷道支護、采場設計等方案。
二、關鍵檢測項目及技術要點
1. 套筒致裂壓力測試
- 測試內容
- 記錄套筒加壓至巖體破裂的臨界壓力(破裂壓力 ??Pb?)。
- 監測裂縫閉合時的閉合壓力(瞬時關閉壓力 ??Ps?),用于計算水平主應力。
- 技術方法
- 通過高精度壓力傳感器實時采集壓力數據,結合流量計監控注液速率。
- 利用聲發射或鉆孔攝像技術捕捉裂縫起裂點,確定破裂壓力閾值。
2. 裂縫擴展方向與形態分析
- 測試內容
- 測定裂縫的延伸方向(指示最大水平主應力方向)。
- 分析裂縫長度、寬度及分支特征,評估巖體各向異性。
- 技術方法
- 采用鉆孔成像儀(如BHTV)或光纖傳感器監測裂縫幾何參數。
- 結合斷裂力學理論建立裂縫擴展模型,反演應力場方向。
3. 原位應力計算與驗證
- 測試內容
- 基于彈性力學公式計算三維應力分量: ??=??+?⋅(??−??)σH?=Ps?+K⋅(σv?−Ps?) 其中,??σH?為最大水平應力,??σv?為垂直應力,?K為巖體強度系數。
- 通過多鉆孔交叉驗證法或水力階撐試驗復核計算結果。
- 技術方法
- 使用專用軟件(如MATLAB、FLAC3D)進行數據反演,消除鉆孔擾動誤差。
- 對比不同深度測點的應力梯度,識別構造應力異常區。
4. 巖體力學參數標定
- 測試內容
- 測定巖體抗拉強度(?0T0?)、彈性模量(?E)及泊松比(?ν)。
- 分析巖體裂隙發育程度對測試結果的影響。
- 技術方法
- 結合室內巖石力學試驗(如Brazilian劈裂試驗)與現場數據聯合標定。
- 采用聲波測井技術評估巖體完整性系數(RQD)。
5. 設備性能檢測與校準
- 測試內容
- 驗證液壓系統的壓力穩定性(誤差≤±1 MPa)。
- 檢查數據采集系統的采樣頻率(≥100 Hz)和抗干擾能力。
- 技術方法
- 使用標準壓力發生器對傳感器進行靜態/動態標定。
- 在實驗室模擬鉆孔環境下進行全流程壓力-流量耦合測試。
三、檢測流程概要
- 鉆孔準備:施工垂直或水平鉆孔(直徑90–130 mm,深度≥30 m),清理孔壁殘渣。
- 設備安裝:將套筒探頭(含壓力傳感器、位移計)推送至目標層位,封隔測試段。
- 加壓致裂:分級施加液壓直至巖體破裂,記錄壓力-時間曲線及裂縫特征。
- 數據采集與處理:提取關鍵參數(??,??Pb?,Ps?),通過軟件計算應力張量。
- 結果校驗:結合地質雷達或地震波法復核應力分布規律。
四、檢測結果的應用場景
- 礦山安全設計:確定巷道最優軸線方向,避開高應力集中區。
- 煤與瓦斯突出預警:評估構造應力對瓦斯賦存的影響。
- 地壓災害防控:預測巖爆、片幫風險等級,制定支護方案。
五、技術優勢與局限性
- 優勢:
- 直接獲取深部巖體原位應力,數據可靠性高于經驗公式法。
- 適用于復雜地質條件(如高瓦斯、強含水層)。
- 局限性:
- 對鉆孔質量要求高,破碎巖層中易出現多裂縫干擾。
- 需結合地質構造分析,避免斷層對應力方向的誤導。
六、典型案例
- 最大水平主應力 ??=28.5 MPaσH?=28.5MPa,方向N35°E;
- 垂直應力 ??=21.2 MPaσv?=21.2MPa,與上覆巖層自重計算值吻合;
- 基于測試結果優化了支護參數,后續監測中巷道變形量降低60%。
結語
轉成精致網頁
上一篇:礦用除塵器檢測下一篇:礦用攜帶型電化學式氧氣測定器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6
9
8
7
10
10
9
12
14
17
13
17
19
17
21
23
18
23
20
22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