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用電化學式一氧化碳傳感器檢測項目詳解
引言
一、核心檢測項目及技術要點
1. 零點校準檢測
- 目的:確保傳感器在無CO環境下的輸出信號基線準確。
- 方法: 將傳感器置于純凈空氣(或零點標氣)中,穩定后記錄輸出值。零點漂移應≤±3% FS(滿量程)。 示例:量程0-1000ppm的傳感器,零點偏移需控制在±30ppm以內。
2. 量程校準與線性度測試
- 標準氣體配置:使用50%量程(如500ppm)和滿量程(1000ppm)CO標氣。
- 允差范圍:示值誤差≤±5%真值,線性度偏差<3%。
- 操作要點:通過恒流氣體稀釋裝置控制流量(通常200ml/min),確保標氣濃度穩定。
3. 響應時間(T90)與恢復時間
- 測試流程:瞬時通入量程50%的標氣,記錄達到90%讀數的時間(T90<30秒);切換回零點氣體,檢測恢復至10%的時間(≤40秒)。
- 意義:快速響應能力是井下緊急避險的關鍵。
4. 交叉干擾抗性測試
- 干擾氣體清單:H?S(10ppm)、NO?(5ppm)、CH?(1%)、濕度(95%RH)。
- 允許偏差:干擾氣體暴露下,CO讀數波動≤±5%量程。 技術難點:電化學傳感器需通過選擇性過濾膜抑制H?S干擾。
5. 長期穩定性與漂移檢測
- 測試周期:連續運行30天,每日記錄零點及量程數據。
- 標準:周漂移量<2% FS,月漂移<5% FS。 解決方案:采用自動補償算法抑制溫濕度漂移。
6. 環境適應性驗證
- 極端條件測試:
- 溫度:-20℃至+60℃循環沖擊;
- 濕度:95% RH下連續工作72小時;
- 粉塵:懸浮煤塵濃度100mg/m³環境中的氣路防護測試。
- 判定標準:性能參數偏差不超出初始值的10%。
7. 報警功能驗證
- 閾值設定:一級報警(24ppm)、二級報警(40ppm),符合《煤礦安全規程》。
- 響應測試:報警誤差≤±5%,聲光報警延遲<2秒。
二、檢測設備與技術規范
- 標準氣源:NIST可溯源CO標氣,不確定度<1%。
- 配套儀器:氣體稀釋儀、動態配氣系統、高精度萬用表(分辨率0.1mV)。
- 執行標準:
- AQ 6203-2006《煤礦用電化學式一氧化碳傳感器》
- GB 3836.1-2010《爆炸性環境設備通用要求》
三、檢測周期與現場管理
- 日常校驗:每班次前進行零點校準,每周通入標氣驗證。
- 強制檢定:每6個月由計量機構全面檢測,包括氣密性、EMC抗擾度。
- 數據管理:建立傳感器電子檔案,記錄全生命周期檢測數據。
轉成精致網頁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5
7
9
11
10
15
17
14
15
18
18
19
17
17
15
15
15
15
12
12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