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檢測項目
1. 有效成分含量測定
- 檢測目的:驗證吡蟲啉的實際含量是否符合產品標稱值(如10%、25%、70%等)。
- 檢測方法:
-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通過色譜柱分離目標成分,紫外檢測器定量分析。
- 氣相色譜法(GC):適用于高純度樣品的檢測,需進行衍生化處理。
- 標準依據:參照《GB/T 17760-2021 農藥中有效成分含量測定》或國際標準(如CIPAC方法)。
2. 物理性能指標
- (1) 懸浮率
- 意義:懸浮率直接影響藥液的均勻性和噴霧效果。
- 方法:按CIPAC MT 184標準,將樣品配成懸浮液靜置后測定底部沉淀物占比,懸浮率需≥70%(一般要求)。
- (2) 濕潤時間
- 意義:反映粉末在水中快速分散的能力,影響田間使用便利性。
- 方法:取定量樣品撒布于水面,記錄完全潤濕所需時間(通常≤2分鐘)。
- (3) 水分含量
- 方法:卡爾·費休法或烘箱干燥法,水分需≤3.0%(避免結塊或分解)。
- (4) pH值
- 方法:按GB/T 1601標準,配制1%水溶液后用pH計測定,范圍通常為5.0-8.0(防止藥劑降解)。
3. 細度檢測
- 意義:粉末粒徑影響懸浮性和分散性。
- 方法:濕篩法(過75μm標準篩,篩余物≤2%)。
4. 持久起泡性
- 檢測目的:評估藥液在噴霧過程中是否產生過多泡沫。
- 方法:按GB/T 28137標準,將樣品溶液震蕩后測定泡沫體積(通常要求1分鐘后泡沫量≤25mL)。
5. 熱儲穩定性試驗
- 方法:將樣品密封后于54℃±2℃儲存14天,檢測有效成分分解率(分解率≤5%為合格)。
6. 雜質及安全性指標
- (1) 相關雜質:檢測合成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副產物(如亞硝胺類化合物),需符合FAO/WHO限量要求。
- (2) 重金屬:鉛(Pb)、鎘(Cd)、砷(As)等含量需符合《GB/T 23381-2023 農藥重金屬限量標準》。
- (3) 急性毒性:根據產品用途,必要時進行大鼠經口、經皮毒性試驗。
二、檢測流程
- 樣品制備:按批次隨機取樣,混合均勻后縮分至檢測所需量。
- 預處理:根據檢測項目進行粉碎、干燥或溶解處理。
- 儀器分析:使用HPLC、GC、紫外分光光度計等設備定量分析。
- 數據處理:對比標準值,計算偏差并判定合格性。
- 報告出具:匯總檢測結果,提供是否符合國家標準的。
三、質量控制關鍵點
- 原料純度:吡蟲啉原藥純度≥95%,雜質含量需嚴格控制。
- 加工工藝:混合均勻性、粉碎細度直接影響懸浮率和藥效。
- 儲存條件:避免高溫、潮濕環境,防止結塊或有效成分降解。
四、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
- 懸浮率不達標:可能因助劑比例不當或粉末細度不足,需調整分散劑或優化粉碎工藝。
- pH值異常:添加緩沖劑(如檸檬酸或磷酸鹽)調節酸堿度。
- 熱儲后分解:需改進配方穩定性,添加抗氧化劑或防潮劑。
五、
轉成精致網頁
上一篇:乙酰甲胺磷乳油檢測下一篇:莠去津可濕性粉劑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26
26
21
19
19
23
21
27
18
20
23
30
22
20
27
30
23
25
20
34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