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草酮原藥檢測:核心檢測項目詳解
一、核心檢測項目與意義
-
- 目的:確保原藥中烯草酮含量符合標準(通常≥95%),保證藥效穩定性。
- 方法: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或氣相色譜法(GC),配合紫外檢測器(UV)或質譜(MS)聯用提高準確性。
- 標準依據:參考FAO/WHO農藥標準或GB/T 28143-2011《烯草酮原藥》規定。
-
- 關鍵雜質:
- 合成中間體殘留(如烯草酮異構體、未反應原料);
- 降解產物(儲存或生產中可能產生的有毒化合物)。
- 檢測技術:HPLC-MS聯用定性定量分析,確保雜質總量≤1.5%(按FAO標準)。
- 關鍵雜質:
-
- 外觀:白色至淺黃色固體粉末,無可見機械雜質。
- 熔點:標準范圍45-50℃(反映純度)。
- 水分含量:卡爾·費休法測定,控制≤0.5%(防止結塊或分解)。
- pH值:1%水溶液pH 5.0-7.0(影響制劑穩定性)。
-
- 常見溶劑:甲苯、二甲苯等合成過程中有機溶劑。
- 方法:頂空氣相色譜法(HS-GC),符合GB/T 5009.262-2016限量要求。
-
- 檢測元素:鉛(Pb)、砷(As)、汞(Hg)、鎘(Cd)。
- 限值:總量≤50 mg/kg(參照GB 20813-2006)。
- 儀器:原子吸收光譜(AAS)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
-
- 項目:細菌總數、霉菌、大腸桿菌等(針對水分散劑型原藥)。
- 方法:平板計數法,符合《中國藥典》微生物限度標準。
-
- 密封性測試:防止吸潮或氧化。
- 標簽規范:成分、批號、生產日期、毒性等級(如低毒)等。
二、檢測流程與技術要點
-
- 研磨均質化后,用乙腈或甲醇溶解,經0.45μm濾膜過濾,避免色譜柱堵塞。
-
- 色譜柱:C18反相柱(250mm×4.6mm, 5μm);
- 流動相:乙腈-水(65:35,含0.1%磷酸);
- 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230 nm。
-
- 標準品校準:使用純度≥99.8%的烯草酮標準品建立標準曲線。
- 回收率試驗:加標回收率應達95%-105%。
- 重復性驗證:平行樣相對標準偏差(RSD)<2%。
三、質量控制標準與法規
項目 | 標準限值 | 檢測依據 |
---|---|---|
有效成分 | ≥95% | GB/T 28143-2011 |
水分 | ≤0.5% | GB/T 1600-2021 |
酸度(以H2SO4計) | ≤0.3% | CIPAC MT 31 |
丙酮不溶物 | ≤0.5% | FAO規格 |
四、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 雜質峰干擾:優化梯度洗脫程序或改用高分辨率質譜。
- 水分超標:核查干燥工藝或包裝密封性。
- 重金屬污染:追蹤原料來源或生產設備材質。
五、
轉成精致網頁
上一篇:甲基硫菌靈原藥檢測下一篇:高效氯氰菊酯原藥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26
21
22
21
19
23
26
31
24
28
27
30
34
23
21
20
22
20
18
20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