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隧洞)施工監控量測檢測工作要點解析
隧道工程作為地下隱蔽工程,其施工過程存在地質條件復雜、作業風險高等特點。現場施工監控量測是保障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核心技術手段,通過實時采集圍巖變形、支護受力等關鍵數據,能夠動態評估隧道結構穩定性,為優化施工方案和采取應急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根據《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JTG/T 3660-2020)要求,監控量測工作應貫穿施工全過程,檢測項目須覆蓋地質與支護觀察、周邊位移、拱頂下沉等核心指標。
核心檢測項目與技術要點
1. 地質及支護狀況觀測
采用人工巡檢與三維激光掃描相結合的方式,每日對開挖面地質構造、巖體破碎程度進行記錄,同步監測初期支護裂縫發展情況。重點檢測噴射混凝土厚度(使用超聲波測厚儀)、鋼架間距(激光測距儀)等參數,發現局部變形速率超過2mm/d需啟動預警機制。
2. 周邊收斂監測
布置收斂測線于拱腰、邊墻等關鍵部位,采用收斂計進行自動化監測,精度需達到0.01mm。監測頻率隨開挖進度調整:距開挖面1倍洞徑范圍內每日2次,2倍洞徑后改為每日1次。數據異常時(單日變形>3mm或累計>15mm)應立即暫停施工。
3. 拱頂下沉監測
在拱頂軸線每5-10m設置監測點,使用精密水準儀配合銦鋼尺進行測量。控制標準為:Ⅳ級圍巖區域下沉量≤30mm,Ⅴ級圍巖≤50mm。特殊地質段需加密測點至2-3m間距,并采用全站儀進行三維坐標校核。
4. 錨桿軸力檢測
選取5%的代表性錨桿安裝振弦式測力計,檢測預應力損失和荷載變化趨勢。Ⅲ類圍巖錨桿軸力設計值應≤150kN,實測值超限時需進行補強注漿。數據采集系統需具備溫度補償功能,消除環境因素引起的測量誤差。
5. 地表沉降監測
對淺埋隧道(覆蓋層厚度<2倍洞徑)設置地表沉降觀測網,采用電子水準儀進行周期性測量。控制標準按地質條件分級:砂土層沉降量≤30mm,巖層≤15mm。雨季施工時應加密監測至每日3次,防范突水導致的沉降突變。
6. 爆破振動監測
采用三向振動傳感器記錄爆破沖擊波參數,控制質點振速:永久支護區段≤5cm/s,臨時支護區≤10cm/s。通過回歸分析優化裝藥參數,確保振動速度符合《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14)要求。
施工過程中需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將各檢測項目數據實時上傳至BIM模型,實現變形趨勢智能分析。當累計位移達預警值的70%時啟動黃色預警,達90%時執行紅色預警并啟動應急預案,構建"監測-分析-決策"的閉環管控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