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面奶(膏)檢測項目全解析
洗面奶(膏)作為日常護膚的重要品類,其安全性與功效性檢測至關重要。根據《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和GB/T 29679-2013《洗面奶、洗面膏》標準要求,需對理化指標、微生物限值、重金屬殘留及功效成分等30余項指標進行系統檢測,確保產品符合國家法規要求并滿足消費者使用需求。
一、基礎理化指標檢測
1. pH值檢測:評估產品對皮膚屏障的影響,正常范圍應在4.0-8.5之間
2. 耐熱/耐寒穩定性測試:模擬極端溫度環境下的形態穩定性
3. 離心分離試驗:驗證產品乳化體系的穩定性
4. 有效物含量測定:確認表面活性劑的實際作用濃度
二、微生物安全檢測
1. 菌落總數檢測:需≤1000CFU/g
2. 霉菌和酵母菌檢測:需≤100CFU/g
3. 致病菌檢測: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
4. 防腐效能測試:評估產品防腐體系的有效性
三、重金屬及風險物質檢測
1. 鉛、砷、汞、鎘四大重金屬檢測
2. 二噁烷殘留量檢測(要求≤30ppm)
3. 甲醇含量檢測(需≤2000mg/kg)
4. 熒光增白劑篩查
四、功效成分分析
1. 氨基酸表面活性劑含量測定
2. 植物提取物活性成分驗證
3. 保濕劑(甘油、透明質酸等)有效濃度檢測
4. 特殊功能成分檢測(如水楊酸、煙酰胺等)
五、使用性能測試
1. 泡沫性能測試(起泡量/穩定性)
2. 清潔力體外評估
3. 皮膚刺激性測試(斑貼試驗)
4. 用后皮膚pH值變化檢測
正規檢測需由CMA/ 認證實驗室完成,檢測周期通常為7-15個工作日。消費者選購時應注意查看檢測報告中的微生物指標、重金屬檢測及pH值等關鍵數據,確保產品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