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和光纜在火焰條件下的燃燒試驗檢測的重要性
在電力傳輸和通信系統中,電纜和光纜的防火性能直接關系到生命財產安全。當火災發生時,劣質線纜可能成為火勢蔓延的媒介,并釋放有毒煙霧,阻礙人員疏散和救援。因此,通過專業的燃燒試驗檢測評估線纜阻燃性、耐火性及燃燒產物毒性,是確保產品符合國際標準(如IEC、GB、UL等)的核心環節。這些檢測不僅驗證材料配方的科學性,還能為建筑、交通、能源等關鍵領域的防火設計提供數據支持。
主要檢測項目及方法
1. 單根垂直燃燒試驗(IEC 60332-1/GB/T 18380.1)
通過固定線纜樣品于垂直支架,使用規定火焰(功率1kW)對其下端施加60秒燃燒。試驗后測量炭化高度,要求自熄時間≤60秒且炭化高度≤2.5米。該測試模擬單根線纜遇明火時的阻燃能力,是評估絕緣層和護套材料防火性能的基礎指標。
2. 成束燃燒試驗(IEC 60332-3/GB/T 18380.3)
將多根線纜按標準密度捆綁,置于3.5m高的梯形試驗架中,底部采用20.5kW噴燈組燃燒20-40分鐘。通過燃燒長度、損毀區域及火焰蔓延速度劃分阻燃等級(A-F類)。該試驗模擬密集布線環境下火勢傳播風險,對數據中心、地鐵隧道等場景的線纜選型具有指導意義。
3. 煙密度測試(IEC 61034/GB/T 17651)
在密閉燃燒室內點燃樣品,測量透光率變化并計算比光密度(SDR值)。優質阻燃電纜的SDR需≤60,確保火災時可見度高于逃生閾值。該指標直接影響煙霧報警器響應效率和人員疏散時間。
4. 毒性氣體分析(EN 50399/GB/T 20285)
使用FTIR或化學吸收法測定燃燒釋放的CO、HCN、HCl等氣體濃度,結合毒性指數(ITC)評估對呼吸系統的危害。歐洲標準要求ITC≤1.5,地鐵等密閉空間需達到無鹵低毒(LSZH)等級。
5. 氧指數測定(GB/T 2406)
通過調整氧氣/氮氣混合氣體比例,測定材料持續燃燒所需的最低氧濃度(OI值)。OI≥28%為自熄性材料,OI≥35%可歸類為高阻燃等級,該參數直接影響線纜的火焰自抑制能力。
6. 耐火性能試驗(IEC 60331/GB/T 19216)
在750-950℃火焰下持續通電燃燒90分鐘,測試絕緣完整性及信號傳輸功能。耐火電纜需在燃燒期間維持額定電壓且絕緣電阻≥0.1MΩ,保障消防設施在火災中的持續運行。
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
隨著NFPA 262、UL 1685等標準對火勢蔓延熱釋放速率(HRR)提出量化要求,錐形量熱儀(Cone Calorimeter)開始應用于電纜檢測。同時,歐盟CPR法規強制要求電纜通過EN 50575認證,推動三維燃燒測試(煙、熱、毒協同分析)成為行業新標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