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蛋奶水產制品作為人類日常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消費者健康與市場秩序。隨著食品供應鏈的復雜化和消費者安全意識的提升,相關制品在生產、加工、儲運等環節均需經過科學系統的質量檢測,以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藥物殘留、非法添加物等風險因素。行業監管部門通過建立完善的檢測體系,結合國際標準與本土法規要求,確保產品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系列)及進出口貿易規范。
一、畜禽類制品核心檢測項目
畜禽肉制品重點檢測獸藥殘留(如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等β受體激動劑)、抗生素殘留(四環素類、磺胺類)、重金屬污染物(鉛、鎘、總汞)以及微生物指標(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同步開展動物疫病檢測,包括非洲豬瘟病毒核酸檢測和禽流感病毒篩查。加工制品需檢測亞硝酸鹽殘留量、防腐劑添加量是否符合GB 2760規定,冷凍產品需進行解凍失水率測定。
二、蛋類產品關鍵質量指標
鮮蛋檢測覆蓋沙門氏菌等致病菌定量分析、抗生素殘留(恩諾沙星、氟苯尼考)、重金屬(鉛、砷)及農藥代謝物檢測。皮蛋類需測定鉛含量與堿度值,咸蛋檢測食鹽含量與水分活度。針對功能性蛋品需驗證DHA、硒元素等營養強化劑的實際含量,蛋制品加工過程中還需監控蘇丹紅等非法色素添加情況。
三、乳制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
生鮮乳必檢項目包括三聚氰胺、黃曲霉毒素M1、體細胞數及菌落總數,同時測定乳蛋白率、乳脂肪率等理化指標。發酵乳制品需檢測乳酸菌活菌數、酵母菌含量,奶粉類產品重點檢測水分含量、復原酸度及維生素強化量。針對特殊人群乳制品,需驗證低乳糖、高鈣等特性標識的真實性,進口乳品還需核查放射性核素污染情況。
四、水產品安全風險監測重點
鮮活水產品著重檢測孔雀石綠、氯霉素、硝基呋喃類代謝物等違禁藥物,養殖類需測定恩諾沙星、環丙沙星等漁藥殘留。即食水產制品需進行副溶血性弧菌、單增李斯特菌等致病菌檢測,干制水產品需監控過氧化值、N-二甲基亞硝胺含量。針對遠洋捕撈產品,需開展甲基汞、多氯聯苯等海洋污染物檢測,魚糜制品需檢測淀粉添加比例及保水劑使用量。
當前檢測技術已形成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實時熒光PCR、酶聯免疫吸附等多方法協同的檢測體系。第三方檢測機構與生產企業實驗室通過配備專業設備與認證檢測人員,配合物聯網追溯系統,構建起從原料到成品的全程質量控制網絡。隨著快檢技術的突破,現場ATP生物發光檢測、膠體金試紙條等即時檢測手段正在提升行業監管效率,為食品安全筑牢技術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