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骨料、粗集料、卵石、碎石檢測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中,粗骨料(又稱粗集料)作為混凝土的主要組成材料,其質量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強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粗骨料通常指粒徑大于4.75mm的顆粒,主要包括天然卵石和人工破碎的碎石兩大類。根據《建設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22)標準要求,需通過系統性檢測確保其物理性能、化學穩定性及有害物質含量符合工程規范。檢測工作貫穿原料開采、加工、運輸及使用全過程,是保障建筑工程質量的關鍵環節。
核心檢測項目詳解
1. 顆粒級配分析
通過篩分試驗測定各粒徑顆粒分布比例,要求連續級配滿足標準曲線范圍。卵石需控制天然級配波動,碎石應檢驗破碎工藝對級配的影響。
2. 含泥量與泥塊含量
采用水洗法測定粒徑小于75μm的顆粒含量,其中泥塊指原狀土團塊。高速公路等重要工程要求含泥量≤1.0%,泥塊含量≤0.5%。
3. 針片狀顆粒檢測
使用規準儀篩選長度大于平均粒徑2.4倍(針狀)或厚度小于平均粒徑0.4倍(片狀)的顆粒。C60以上混凝土要求針片狀含量≤8%。
4. 壓碎指標測定
模擬粗骨料在壓力作用下的破碎程度,卵石壓碎值應≤12%,碎石壓碎值≤20%。高強度混凝土需選用壓碎值≤10%的優質骨料。
5. 堅固性試驗
通過硫酸鈉溶液浸泡-烘干循環5次,檢測質量損失率。嚴寒地區要求質量損失≤5%,一般地區≤8%。
6. 表觀密度與吸水率
采用排水法測定表觀密度(≥2600kg/m3),24h吸水率檢測反映內部孔隙率,直接影響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7. 堿活性反應檢測
通過巖相法、快速砂漿棒法判定骨料與堿發生膨脹反應的潛在風險,重點工程必須進行此項檢驗。
8. 有害物質篩查
檢測有機物含量(比色法)、硫化物(硫酸鋇重量法)、輕物質(密度分離法)等,確保各類雜質含量符合限值要求。
檢測標準與質量控制
檢測工作需嚴格執行GB/T 14685、JTG E42等標準規范,建立從原料進場到混凝土生產的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特別對于機制砂石骨料,還需增加石粉含量、MB值等專項檢測,確保滿足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的配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