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粘滯度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動態粘滯度檢測:揭示材料流動響應的重要技術
深入理解流體行為
粘滯度,作為衡量流體抵抗流動能力的核心參數,在眾多科學與工程領域至關重要。而動態粘滯度檢測(或動態力學分析在粘彈性材料中的應用),則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深入了解流體或軟固體材料在受力狀態下動態響應特性的窗口。相較于測量恒定剪切速率下阻力的靜態方法(如旋轉粘度計),動態檢測揭示了材料在周期性形變下的復雜行為,特別是對于兼具粘性和彈性特征的材料(粘彈性材料)。
核心原理:振蕩測量法
動態粘滯度檢測的核心在于對樣品施加微小振幅的正弦振蕩剪切應變(或應力) ,并精確測量材料對此產生的應力(或應變)響應。其基本原理可概括如下:
- 施加振蕩形變: 測量系統的夾具(如錐板、平行板或同心圓筒)圍繞其軸進行小幅度的正弦振蕩旋轉。
- 測量響應信號: 精密傳感器實時檢測維持該振蕩形變所需的轉矩(應力) 以及夾具的位移(應變)。
- 分析相位差: 對于純粘性流體(如牛頓流體),應力響應會與應變完全同步(相位差δ=0°)。對于純彈性固體,應力響應會領先應變90°(δ=90°)。
- 解構粘彈性響應: 粘彈性材料的響應介于兩者之間,應力與應變之間存在一個相位角差δ(0° < δ < 90°)。正是這個相位差揭示了材料的粘性耗散和彈性儲能特性。
- 計算動態模量與復數粘度:
- 儲能模量 (G'): 表征材料在形變過程中儲存(可恢復)的能量,反映其彈性行為。
G' = (應力振幅 / 應變振幅) * cos(δ)
- 損耗模量 (G''): 表征材料在形變過程中以熱的形式耗散的能量,反映其粘性行為。
G'' = (應力振幅 / 應變振幅) * sin(δ)
- 復數粘度 (η):* 動態粘度的直接度量,定義為應力振幅與復數應變速率振幅(角頻率ω × 應變振幅)的比值。
η* = √(G'² + G''²) / ω
- 損耗因子 (tan δ): 損耗模量與儲能模量的比值 (
tan δ = G'' / G'
),是衡量材料粘性成分與彈性成分相對重要性的關鍵指標。
- 儲能模量 (G'): 表征材料在形變過程中儲存(可恢復)的能量,反映其彈性行為。
核心儀器組件
典型的動態流變儀或粘彈儀包含以下關鍵組件:
- 驅動與傳感系統: 精密的電機驅動轉軸產生振蕩運動,高靈敏度扭矩傳感器測量響應應力。
- 溫控系統: 精確且穩定的溫度控制至關重要,溫度波動會顯著影響粘度及粘彈性。
- 測量幾何夾具: 根據樣品特性(粘度、揮發度、填充物等)選擇合適的夾具(錐板、平行板、同軸圓筒)。
- 數據采集與控制系統: 精確控制振蕩頻率、應變/應力振幅,實時采集應力、應變、相位角數據。
- 軟件分析系統: 將原始數據實時轉換為儲能模量(G')、損耗模量(G'')、復數粘度(η*)、損耗因子(tan δ)等關鍵參數,并進行可視化與分析。
關鍵實驗參數與模式
- 頻率掃描: 在固定溫度和小應變(在線性粘彈區內)下,改變振蕩頻率(ω)。揭示材料的時間依賴性行為(如松弛時間)。
- 應變/應力掃描: 在固定頻率和溫度下,逐步增加應變/應力振幅。確定材料的線性粘彈區(LVE),并觀察大形變下的非線性行為(如剪切變稀)。
- 溫度掃描/斜坡: 在固定頻率和應變下,以恒定速率改變溫度。研究玻璃化轉變、熔融、結晶、固化、熱穩定性等過程。
- 時間掃描: 長時間在固定溫度、頻率和應變下監測模量或粘度的變化,觀察化學反應(固化、交聯)、物理變化(凝膠化、老化)或結構恢復過程。
動態粘滯度檢測的獨特價值
- 揭示粘彈性: 核心優勢在于能同時量化材料的彈性(G')和粘性(G'')貢獻,這是靜態方法無法做到的。
- 表征微觀結構: 對頻率和應變的響應高度敏感于材料的微觀結構(如聚合物鏈纏結、溶液中的顆粒相互作用、乳液液滴大小、凝膠網絡強度)。動態檢測是探測這些結構的理想工具。
- 非破壞性微小形變: 在線性粘彈區內的小振幅振蕩剪切(SAOS)對樣品破壞極小,特別適合研究弱結構(如凝膠、軟膏)、評估長期穩定性或監測結構恢復。
- 捕捉時間依賴性與熱行為: 頻率掃描模擬不同時間尺度下的響應,溫度掃描揭示熱轉變過程。
- 預測加工與應用性能: G', G'', η*, tan δ 等參數與材料的加工性(如擠出、涂布、注塑)和最終使用性能(如涂料的流掛/流平、潤滑油的動力粘度、食品的口感、藥物的緩釋)直接相關。
廣泛應用領域
-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 研究聚合物熔體/溶液的流變行為、分子量分布、支化度、纏結、凝膠點、固化動力學、熔融與結晶行為。
- 石油與潤滑劑: 評估潤滑油、燃油在不同溫度、剪切速率下的粘度特性(包括低溫泵送性)、粘溫關系(VI值評估基礎)。
- 食品工業: 優化產品質地(如奶油、醬料、巧克力熔融特性、面團)、研究淀粉糊化、蛋白質變性、凝膠形成、乳化穩定性。
- 化妝品與個人護理品: 設計乳液、膏霜、洗發水的流變特性(鋪展性、懸浮穩定性、觸變性)。
- 生物醫藥: 表征生物流體(血液、粘液)、凝膠制劑(藥物載體、組織工程支架)、蛋白質溶液的穩定性與聚集行為。
- 涂料與油墨: 控制流平性、抗流掛性、成膜特性、顏料懸浮穩定性。
- 陶瓷與電池漿料: 優化加工性能(如流延、涂布)和最終產品結構均勻性。
- 膠粘劑與密封膠: 研究固化過程、粘彈特性對粘結強度、應力松弛的影響。
質量控制與研究中的關鍵作用
動態粘滯度檢測已成為現代材料研究和工業質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技術:
- 配方開發與優化: 根據不同應用需求精準設計材料的流變特性。
- 原材料與產品質量控制: 確保批次間一致性,滿足規格要求。
- 失效分析與問題解決: 診斷產品缺陷(如沉降、開裂、加工困難)的流變學根源。
- 基礎研究: 深入理解材料結構與性能的關聯,建立物理模型。
:洞察流動本質的強大工具
動態粘滯度檢測超越了簡單的粘度數值測量。它通過施加受控的振蕩剪切場,揭示了材料內部微觀結構的動態響應特性,特別是其粘性和彈性行為的復雜平衡。無論是用于深入理解材料科學的基本原理,還是為了優化產品配方、確保生產質量以及預測最終性能,動態粘滯度檢測都提供了傳統靜態方法無法企及的深度洞察力。它已成為表征復雜流體和軟固體不可或缺的強大工具,持續推動著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創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