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光磚測試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拋光磚品質測試指南:科學甄選,理性選購
引言
拋光磚憑借其光亮如鏡的表面與多樣的紋理,成為現代家居地面裝飾的熱門選擇。然而,表面相似的產品,內在品質差異顯著。科學、全面地測試評估其關鍵性能,是確保裝修效果持久如新的關鍵。本文聚焦核心測試維度,提供實用評估方法。
一、物理性能:堅固耐用的基石
-
耐磨度測試:直面日常磨損
- 核心目的: 評估釉面或磚體抵抗摩擦、劃痕的能力,直接影響長期美觀度。
- 關鍵方法:
- 莫氏硬度筆劃痕法: 使用標準硬度筆(莫氏硬度4級起測試)在磚面刻劃,觀察是否留下永久劃痕。優質拋光磚通常需能抵抗6級或更高硬度刻劃。
- 專業耐磨試驗機: 實驗室使用旋轉磨耗儀(如Taber),加載特定磨料(如剛玉砂布),按規定轉數打磨后,測量表面光澤度變化率或觀察可見磨損痕跡。變化率越低或出現磨損痕跡所需轉數越高,耐磨性越好(常以轉數分級,如≥1500轉對應優等品)。
- 簡易評估: 用鋼制鑰匙、硬幣等硬物(用力適中)在隱蔽處劃擦,觀察痕跡深淺。
-
抗折強度/破壞強度測試:承重能力的關鍵
- 核心目的: 衡量磚體抵抗彎曲破壞的能力,關乎鋪貼后的承重安全性(尤其地磚)。
- 關鍵方法:
- 實驗室三點彎曲試驗: 將磚體架空,在中心點勻速加壓直至斷裂,記錄破壞時的最大壓力值(單位:牛頓N)。國標通常要求地磚≥1300N。
- 簡易評估: 注意此指標難簡易測試。可觀察磚體側面是否致密均勻,無夾層或氣泡;敲擊聲音清脆響亮者通常強度較好(僅供參考)。
-
防滑性測試:安全行走的保障
- 核心目的: 尤其對于地面濕水區域(衛生間、廚房入口),防滑性能至關重要。
- 關鍵方法:
- 斜坡法(干/濕態): 測試者穿著標準鞋,站在涂布潤滑劑(模擬濕態)或干燥的磚面斜坡上,逐步增加坡度直至發生滑動,記錄臨界角度。角度越大,防滑性越好。摩擦系數≥0.5(濕態)通常被視為相對安全。
- 擺錘法(BPN值): 使用擺式摩擦系數測定儀,模擬鞋底與濕磚面的滑動情況,得出防滑值(BPN)。數值越大越防滑。
- 簡易評估: 將水倒在磚面,赤腳或穿拖鞋輕輕踩踏感受阻力;傾斜磚體倒水,觀察水流速及殘留水滴情況(水流慢、殘留多通常防滑性更好,但非絕對)。
-
表面質量檢測:視覺與觸感的完美
- 核心目的: 評估釉面平整度、色澤均勻度及缺陷情況。
- 關鍵方法:
- 平整度測量: 使用靠尺或專業平直度測量儀,檢查磚面中心及邊角的翹曲程度(邊直度、直角度、表面平整度)。
- 色差與斑紋一致性: 在標準光源下(如D65),比對同批次多片磚的紋理、色彩是否一致均勻。使用色差儀進行量化分析更精確。
- 表面缺陷檢查: 在充足光線下(必要時側光觀察),仔細檢查有無針孔、熔洞、斑點、夾層、裂紋、缺釉、釉泡等瑕疵。
- 簡易評估: 多片磚平鋪對比,肉眼觀察色差和紋理差異;觸摸表面感受是否光滑無凹凸。
二、化學性能:抵御污漬與侵蝕
-
耐污染性測試:污漬克星
- 核心目的: 評估釉面對常見生活污漬(如茶、咖啡、紅酒、醬油、墨水、橄欖油)的抵抗能力,是否易清潔。
- 關鍵方法:
- 標準溶液測試(實驗室/現場): 將標準污染劑(如GB/T 3810.14規定溶液)滴在磚面,覆蓋規定時間(通常24小時)。移除污染物后,用指定清潔劑(或清水+軟布)清洗,觀察殘留痕跡等級。等級越高(如5級最佳),耐污性越強。
- 簡易評估: 用常見液體(如醬油、茶水)滴在磚面,靜置數小時后擦洗,觀察是否滲色或留有痕跡。
-
耐酸堿性測試:化學腐蝕的屏障
- 核心目的: 評估磚體抵抗家庭清潔劑或意外潑濺的酸堿物質(如醋、檸檬汁、漂白劑)侵蝕的能力。
- 關鍵方法:
- 標準試劑測試: 將低濃度酸(如3%鹽酸)、堿(如3%氫氧化鉀)溶液滴敷于磚面規定時間(如24小時)。清洗后觀察釉面是否出現光澤變化、腐蝕痕跡或褪色。
- 簡易評估: (務必謹慎!)可在隱蔽角落滴一滴白醋或稀釋清潔劑(如漂白水),短時間(數分鐘)后擦凈觀察釉面變化(變色、失光)。
三、環境適應性:應對冷熱與濕氣
-
抗凍性/耐急冷急熱性測試:溫差挑戰
- 核心目的: 評估磚體在寒冷或多變氣候下抵抗凍融循環或溫度劇變的能力(尤其北方地區或室外)。
- 關鍵方法:
- 凍融循環試驗: 將吸水飽和的磚體放入冷凍裝置(如-5℃至-15℃),凍結規定時間,再放入水中(如+5℃±5℃)融化,如此反復多次(如10次、25次、100次)。檢查是否出現裂紋或破損。
- 耐急冷急熱試驗: 將烘箱加熱的磚體(如145℃或更高)迅速浸入冷水(如15℃),循環多次后檢查釉面或胚體是否開裂。
- 簡易評估: 此指標依賴實驗室。選購時需關注產品是否標示適合“嚴寒地區”或符合相應抗凍等級標準。
-
濕膨脹率測試:濕氣引發的尺寸變化
- 核心目的: 測量磚體在長期潮濕環境中吸水后產生的長度變化。膨脹率過高可能導致鋪貼后相互擠壓拱起(起拱)。
- 關鍵方法:
- 專業測量: 需在恒溫恒濕實驗室,使用精密儀器測量磚樣在特定濕度條件下長期處理后的尺寸變化率。
- 選購參考: 此參數通常由廠家控制。關注吸水率(見后述)可作為間接參考(吸水率過低<0.5%的超低吸水率磚通常濕膨脹風險更可控)。
四、實用性能與現場簡易測試技巧
-
吸水率測定:內在密實度的反映
- 核心目的: 衡量磚體內部孔隙多少。吸水率越低,表明磚體越致密,通常強度、耐磨、抗污、抗凍性越好。
- 關鍵方法:
- 沸水煮泡稱重法: 干燥磚樣稱重 → 沸水煮數小時 → 飽和濕磚稱重 → 計算吸水率(質量增加百分比)。瓷質拋光磚宜≤0.5%(全瓷)。
- 簡易評估: 磚背面滴水觀察滲透速度。優質拋光磚(瓷質)水珠能保持較長時間不滲透或滲透極慢。
-
光澤度測量:鏡面效果的量化
- 核心目的: 客觀評價磚面反光能力,影響空間明亮感和視覺效果。非越高越好,需考慮設計需求及防眩光。
- 關鍵方法: 使用專業光澤度計,按標準角度(如60°)多點測量取平均值。
五、綜合評估與選購建議
- 權衡重點: 根據使用區域(客廳、廚衛、陽臺、戶外)和使用環境(人流量、有無地暖、是否嚴寒/潮濕)確定最關鍵的指標(如廚衛重點看防滑、耐污;陽臺戶外看抗凍、耐磨;地暖環境關注熱穩定性)。
- 眼見為實: 務必查看實物,仔細檢查表面質量、平整度、色差。要求商家提供同批次產品。
- 索取報告: 盡可能要求查看產品對應的國家強制性認證(CCC) 及有效的產品質量檢測報告(由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核實關鍵性能(耐磨、抗折、吸水率、放射性等)是否符合國家標準(GB/T 4100)。
- 簡易工具箱: 看(平整度、色差、瑕疵)、劃(耐磨)、滴(耐污)、聽(敲擊聲清脆)、掂(同規格下密度高手感沉通常較好)、問(吸水率等級、適用場景)。
結語
拋光磚的品質不僅關乎眼前的光鮮,更決定了家居環境長期的耐用度、安全性與維護成本。掌握科學的測試維度和實用的簡易評估技巧,穿透華麗外表洞察內在性能,是規避選購風險、實現理性消費的關鍵。通過綜合考量環境需求與核心指標,輔以實物查驗與權威報告佐證,方能真正選到經得起時間打磨的優質之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