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肌壞死病病毒分子生物學檢測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傳染性肌壞死病病毒分子生物學檢測概述
傳染性肌壞死?。↖nfectious Myonecrosis, IMN)是由傳染性肌壞死病病毒(IMNV)引起的一種嚴重威脅對蝦養殖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感染南美白對蝦等經濟蝦類。該病毒可通過水體、餌料、生物載體等途徑傳播,造成蝦體肌肉組織壞死、死亡率升高,導致重大經濟損失。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病毒檢測方法逐漸從傳統的病理學觀察轉向高靈敏度、高特異性的分子檢測技術,為IMNV的早期診斷和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持。
分子生物學檢測的核心是通過對IMNV的核酸(RNA或DNA)進行特異性識別與分析,實現病毒的快速、精準鑒定。相較于免疫學方法,分子檢測技術能夠更早發現病毒潛伏感染,并有效區分不同基因型,為流行病學研究和疫苗開發奠定基礎。以下從檢測項目、儀器、方法及標準等方面展開詳細說明。
檢測項目
IMNV分子生物學檢測的主要項目包括:
1. 病毒核酸定性檢測:確認樣本中是否存在IMNV特異性核酸片段;
2. 病毒載量定量分析:通過實時熒光定量PCR測定病毒RNA拷貝數,評估感染程度;
3. 基因分型與突變分析:針對病毒基因組保守區與變異區進行測序,追蹤病毒進化及毒株差異。
檢測儀器
檢測過程中需使用以下核心儀器設備:
1. 實時熒光定量PCR儀(如ABI 7500、Bio-Rad CFX96):用于病毒核酸的擴增與實時監測;
2. 核酸提取儀(如QIAGEN QIAcube):自動化提取樣本中的病毒RNA;
3. 電泳系統與凝膠成像儀:驗證PCR產物特異性;
4. 高通量測序平臺(如Illumina MiSeq):用于全基因組測序及變異分析。
檢測方法
目前主流的分子檢測方法包括:
1. RT-PCR檢測:設計IMNV特異性引物(如針對RdRp基因區域),通過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擴增目標序列;
2. 實時熒光定量PCR(qPCR):采用TaqMan探針技術,實現病毒載量的動態監測;
3. 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LAMP):適用于現場快速檢測,無需復雜儀器;
4. 二代測序技術(NGS):用于病毒全基因組解析及新變異株的發現。
檢測標準
IMNV分子檢測需遵循國際與行業標準:
1. OIE《水生動物衛生法典》:規定檢測方法的靈敏度(≤10拷貝/反應)和特異性要求;
2. GB/T 34748-2017(中國對蝦傳染性肌壞死病診斷技術):明確RT-PCR引物序列及反應條件;
3. ISO 20310:2018:規范核酸提取、擴增及結果判讀流程;
4. 實驗室內部需通過陽性對照、陰性對照和重復試驗確保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定期參與國際能力驗證(如NACA實驗室間比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