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與外觀檢查
- 目視檢查:確認芯片封裝無裂紋、引腳無氧化或彎曲。
- 引腳連通性測試:使用萬用表檢測引腳與內部電路的導通性,排除虛焊或斷路。
- 標簽核對:驗證芯片型號、批次號與規格書一致,避免混料。
2. 電氣參數測試
- 工作電壓范圍:測試PROM在額定電壓(如5V±10%)下的穩定性,確保無過壓或欠壓失效。
- 靜態/動態電流:測量待機與讀寫操作的電流消耗,超出規格可能指示內部短路或漏電。
- 輸入/輸出電平:驗證邏輯電平(如TTL或CMOS)是否符合主系統接口要求,避免信號不匹配。
3. 功能完整性測試
- 全地址編程驗證:
- 編程測試:使用編程器寫入全0、全1及棋盤格(0101…/1010…)模式,檢測編程成功率。
- 逐位讀取驗證:對比寫入數據與讀取結果,定位固定位錯誤(Stuck-at Fault)或跳變位。
- 冗余位檢測(如有ECC):驗證糾錯碼是否能修正單比特錯誤或檢測多比特錯誤。
4. 數據保持能力測試
- 高溫老化試驗:將PROM置于高溫環境(如125°C)下持續數百小時,加速數據電荷流失,測試后讀取數據是否完整。
- 長期穩定性測試:模擬數年存儲條件,定期抽樣檢測數據完整性,確保無位翻轉(Bit Flip)。
5. 環境可靠性測試
- 溫度循環測試:在-40°C至+85°C間快速循環,驗證熱膨脹對芯片結構的影響。
- 濕熱試驗:85%濕度環境下測試抗腐蝕性能,防止金屬層氧化導致接觸不良。
- 機械沖擊與振動:模擬運輸或使用中的震動,檢測焊點牢固性及內部結構穩定性。
6. 兼容性與時序測試
- 讀寫時序匹配:使用示波器驗證地址建立時間(t<sub>AS</sub>)、數據保持時間(t<sub>DH</sub>)等時序參數是否符合系統要求。
- 編程器兼容性:測試不同廠商編程器對芯片的識別與寫入成功率。
- 初檢階段:外觀檢查 → 引腳連通性測試 → 電氣參數測量。
- 核心功能測試:編程驗證 → 數據比對 → 冗余糾錯測試(如適用)。
- 環境應力測試:高溫老化 → 溫度循環 → 濕熱試驗。
- 終檢與報告:復測電氣參數 → 生成檢測報告(含失效位圖及統計分析)。
- 固定位錯誤:可能因編程電壓不足或存儲單元損壞,需調整編程參數或更換芯片。
- 數據保持失效:高溫環境下電荷泄漏過快,需選用更高品質的氧化層工藝PROM。
- 時序沖突:重新設計系統時序或選用速度等級匹配的PROM型號。
上一篇:SRAM型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檢測下一篇:快閃存儲器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