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麥內標準基因檢測:核心檢測項目解析
一、檢測項目的分類與功能
1. 轉基因成分檢測
- SSIIb(可溶性淀粉合成酶IIb):小麥基因組特有的單拷貝基因,用于排除非特異性擴增干擾。
- PKABA1(蛋白激酶基因):特異性標記小麥內源基因,輔助定量檢測外源基因(如抗除草劑基因EPSPS)。 檢測方法:
- 實時熒光定量PCR(qPCR):通過內標基因Ct值校準,計算外源基因的相對含量。
- 數字PCR(dPCR):無需標準曲線,直接實現絕對定量,檢測限低至0.1%。
- 進口小麥的轉基因標識驗證;
- 國內品種的轉基因安全認證。
2. 品種真實性鑒定
- SSR(簡單序列重復)標記:如Xgwm、Xbarc系列標記,通過多態性分析構建品種DNA指紋。
- SNP(單核苷酸多態性)標記:基于小麥全基因組測序的高通量分型技術。 檢測流程:
- 提取樣本DNA并與內標基因(如SSIIb)比對驗證提取質量;
- 利用SSR/SNP標記進行多態性擴增;
- 通過毛細管電泳或芯片技術生成品種特異性圖譜。
- 中國“濟麥22”與“矮抗58”的SSR標記差異顯著,可快速鑒別;
- 歐盟品種數據庫(CPVO)要求至少使用20個SSR標記進行品種登記。
3. 抗病/抗逆基因篩查
- 抗銹病基因:Lr34(葉銹病)、Sr2(稈銹病)、Yr36(條銹病);
- 抗逆基因:DREB(干旱響應因子)、TaHsfA6f(耐熱基因)。 檢測技術:
- KASP(競爭性等位基因特異性PCR):高通量檢測SNP位點,適用于大規模群體篩查;
- 基因芯片:同時分析數百個抗性相關標記。
- 篩選攜帶Lr34的小麥品系,可減少葉銹病農藥使用量30%以上;
- 耐鹽基因HKT1;5的導入可提升鹽堿地小麥產量15%~20%。
4. 品質相關基因分析
- 高分子量谷蛋白亞基(HMW-GS)基因:Glu-A1、Glu-B1、Glu-D1位點決定面團彈性;
- 硬度基因(Pina/Pinb):調控籽粒硬度,影響出粉率。 檢測方法:
- SDS-PAGE電泳:分離谷蛋白亞基,確定基因型(如Glu-D1d型為優質強筋基因);
- 分子標記輔助選擇(MAS):通過Pinb-D1標記篩選軟質小麥品種。
- 高Glu-1評分的小麥品種(如“師欒02-1”)成為優質面包粉原料;
- 軟質小麥(Pinb-D1b型)更適合制作蛋糕和餅干。
5. 種子純度鑒定
- STS(序列標簽位點)標記:基于內標基因的共顯性標記,區分雜交種與親本;
- 毛細管電泳多態性分析:通過峰圖比對量化雜質含量(如<2%為合格)。
- 中國國家標準(GB/T 3543.5-1995)規定原種純度≥99.9%,良種≥99.0%;
- 國際種子檢驗協會(ISTA)要求純度檢測樣本量≥1,000粒。
6. 分子標記輔助育種
- 前景選擇:針對目標基因(如抗赤霉病基因Fhb1)設計功能性標記;
- 背景選擇:利用全基因組SNP芯片篩選恢復受體親本遺傳背景。
- 中國農科院利用標記輔助選擇育成“中麥895”,兼具高產與抗條銹病特性;
- CRISPR/Cas9編輯結合內標基因檢測,精準敲除TaGW2基因以增大籽粒。
二、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
- 高通量測序技術:基于小麥參考基因組(IWGSC RefSeq v2.1),全基因組重測序成本降至50美元/樣本;
- 便攜式檢測設備:田間快速PCR儀(如Biomeme)可在30分鐘內完成內標基因驗證;
- AI輔助分析:深度學習模型(如CNN)自動識別電泳條帶,準確率超99%。
三、總結
上一篇:不揮發性乙醚抽提物檢測下一篇:四氯苯氧乙酸鈉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274
231
206
214
215
219
227
221
231
231
218
217
220
217
211
207
224
210
222
216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