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內標準基因檢測
發布時間:2025-08-28 03:56:12- 點擊數: - 關鍵詞: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一、內標準基因檢測的核心作用
- 實驗對照:作為陽性對照,驗證DNA提取質量及PCR反應體系有效性。
- 定量基準:在轉基因定量檢測中,用于計算外源基因與內標基因的拷貝數比值。
- 物種特異性驗證:確認檢測樣本是否為大豆源性,避免交叉污染導致的假陽性/陰性。
二、大豆常用內標準基因及選擇標準
基因名稱 | 功能 | 檢測應用場景 |
---|---|---|
Lectin | 凝集素編碼基因 | 轉基因檢測核心內標(如ISO 21572) |
Actin | 細胞骨架結構蛋白編碼基因 | 表達穩定性驗證、RT-qPCR內參 |
Ubiquitin | 泛素蛋白編碼基因 | 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基因表達分析 |
- 高度保守:僅在大豆中穩定存在,無近緣物種交叉反應。
- 單拷貝:確保定量檢測的準確性(多拷貝基因可能導致計算偏差)。
- 低變異率:在不同品種、生長條件下表達量穩定。
三、核心檢測項目與技術要求
1. 轉基因成分檢測(GMO Testing)
- 檢測靶標:Lectin基因 + 外源基因(如CaMV 35S啟動子、CP4-EPSPS等)。
- 方法:實時熒光定量PCR(qPCR)、數字PCR(dPCR)。
- 標準依據:ISO 21572、GB 19495.4(中國國標)。
- 輸出結果:內標基因Ct值≤30(DNA質量合格);外源基因定量值(%)。
2. 品種真實性鑒定
- 檢測靶標:SSR/SNP標記 + 內標基因(如Ubiquitin)。
- 方法:毛細管電泳、高通量測序。
- 應用:區分近緣品種,防止品種冒用或混雜。
3. 病原體檢測(病毒/真菌)
- 檢測邏輯:同步檢測病原靶基因(如大豆花葉病毒SMV-CP基因)與大豆內標基因,確保陰性樣本非因DNA降解導致的假陰性。
- 技術:多重PCR、微流控芯片。
4. 基因表達分析(分子育種)
- 內參選擇:Actin、18S rRNA等,需通過geNorm或BestKeeper軟件驗證表達穩定性。
- 應用:抗逆基因(如干旱相關GmDREB)的表達量歸一化。
四、質量控制與標準化挑戰
-
- 需針對不同大豆品種(尤其是野生豆與栽培豆)驗證引物特異性。
- 例:部分亞洲大豆品種的Lectin基因存在天然突變,需設計替代內標。
-
- qPCR的檢測限需達到≤10拷貝(歐盟轉基因定量檢測要求)。
- 數字PCR在低含量轉基因樣本(0.1%以下)檢測中更具優勢。
-
- 中國(GB)、歐盟(ISO)、美國(USDA)對內標基因的選擇及閾值存在差異,出口貿易需合規性適配。
五、前沿技術趨勢
- 多重CRISPR檢測:結合Cas12a/cas13蛋白,實現內標基因與靶基因同步可視化檢測(如試紙條快檢)。
- 全基因組背景分析:通過WGS數據篩選新型高穩定性內標,提升對野生大豆資源的兼容性。
- 區塊鏈數據存證:檢測機構將內標Ct值、電泳圖譜等關鍵數據上鏈,增強檢測報告的可追溯性。
六、總結
上一篇:苯氧羧酸類除草劑檢測下一篇:水溶性蛋白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202
200
184
217
171
194
202
194
181
179
228
216
210
207
214
238
223
211
201
204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