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AM硬度檢測:關鍵檢測項目與流程詳解
一、邵氏AM硬度檢測的核心項目
-
- 檢測目的:確定材料在標準條件下的軟硬程度。
- 參數要求:根據ASTM D2240、ISO 868等標準,使用AM型邵氏硬度計,壓頭為圓錐形(直徑約3.5mm),彈簧壓力為550gf(5.4N)。
- 典型應用:硅膠制品、軟質PVC、熱塑性彈性體(TPE)等。
-
- 標準要求:樣品厚度≥6mm。若樣品過薄,需多層疊加至厚度達標,避免支撐臺反光影響結果。
- 厚度不足的影響:硬度值會因基底材料干擾而偏高,導致數據失真。
-
- 溫控范圍:通常建議在23±2℃、濕度50±5%下進行。
- 溫度影響:高溫下材料變軟(硬度值降低),低溫下變硬(如橡膠在低溫可能脆化)。
-
- 標準接觸時間:壓頭接觸樣品后,需在1秒內讀取穩定數值;部分材料需延長至15秒(如慢回彈海綿)。
- 異常處理:若數值持續漂移,需檢查壓頭磨損或樣品均勻性。
-
- 取樣策略:同一樣品至少測試5個點,點間距≥6mm,避開邊緣或缺陷區域。
- 合格判定:計算平均值和標準差,離散度(如±3個單位內)需符合企業內控標準。
二、檢測設備與校準要求
-
- AM型邵氏硬度計需符合ISO 7619-1標準,定期通過標準硬度塊校準(如高精度硅膠校準片)。
- 便攜式與臺式硬度計適用場景不同:前者用于生產線快速抽檢,后者用于實驗室高精度分析。
-
- 每日使用前進行零點校準;
- 每季度使用標準硬度塊驗證線性精度;
- 每年由第三方機構進行溯源校準。
三、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問題現象 | 可能原因 | 解決方法 |
---|---|---|
讀數波動大 | 樣品表面不平或厚度不均 | 打磨樣品表面,確保測試區域平整 |
硬度值明顯偏高/偏低 | 環境溫度偏離標準范圍 | 調整測試環境至恒溫恒濕條件 |
壓頭無法回彈 | 彈簧老化或內部污染 | 聯系廠家更換彈簧組件 |
四、檢測流程標準化步驟
- 樣品制備:裁切平整無缺陷的試樣,厚度≥6mm。
- 環境平衡:將樣品置于標準環境中靜置24小時。
- 設備校準:檢查硬度計零點,使用標準塊驗證。
- 測試執行:垂直壓入樣品表面,避免沖擊,記錄穩定讀數。
- 數據分析:剔除異常值后計算平均值,對照標準判定合格性。
五、行業應用案例
- 醫療行業:硅膠呼吸面罩的硬度需控制在AM 30~40,確保佩戴舒適性與密封性。
- 汽車密封條:EPDM橡膠硬度AM 60~70,需通過多點測試驗證批次一致性。
- 電子產品:手機保護套的TPU材料硬度AM 80~90,需規避因硬度不均導致的裝配問題。
六、總結
上一篇:卷材與卷材剝離強度(搭接邊)檢測下一篇:游離甲醛含量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3
17
15
13
17
17
15
13
16
19
13
17
16
19
24
20
19
25
22
21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