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測前的準備工作
-
- 根據標準(如ASTM、ISO或GB)要求,切割、加工或鑄造試樣,確保尺寸精度(長、寬、厚度)及表面光滑度。
- 復合材料或層壓結構需明確纖維方向與載荷方向的對應關系。
- 對試樣進行編號并記錄初始缺陷(如裂紋、氣孔)。
-
- 萬能試驗機、三點/四點彎曲夾具、位移傳感器等設備需定期校準,加載精度誤差不超過±1%。
-
- 實驗室溫濕度應滿足標準要求(通常為室溫23±2℃,濕度50±5%),避免環境波動影響結果。
二、核心檢測項目
-
- 三點彎曲試驗:試樣兩端支撐,載荷施加于中點,計算公式為 ?=3??2??2σ=2bh23FL?(適用于脆性材料)。
- 四點彎曲試驗:載荷均勻分布于兩個對稱點,計算公式為 ?=3?(?−?)2??2σ=2bh23F(L−l)?(適用于塑性材料)。
- 選擇方法需依據材料特性和檢測標準。
-
- 載荷-位移曲線:實時記錄載荷值與試樣撓度變化,確定彈性階段、塑性階段及斷裂點。
- 應變測量:通過應變片或光學法(如DIC技術)捕捉局部應變分布。
- 加載速率控制:塑性材料采用慢速加載(1 mm/min),脆性材料可適當提高速度。
-
- 斷裂位置:記錄試樣斷裂點是否位于跨中或存在異常偏移。
- 裂紋擴展路徑:分析裂紋起源(表面缺陷或內部夾雜)及擴展方向(沿晶、穿晶或分層開裂)。
- 斷口形貌:通過SEM觀察斷口特征(韌窩、解理面、纖維拔出等),判斷材料失效機理。
-
- 根據峰值載荷計算抗彎強度,公式為: ?max=?max⋅??σmax?=IMmax?⋅y? 其中,?maxMmax?為最大彎矩,?y為中性軸至表面距離,?I為截面慣性矩。
-
- 每組試樣至少測試3~5個,剔除異常值后取平均值,標準差需小于5%。
三、特殊檢測需求
-
- 采用環境箱模擬極端溫度(-70℃~300℃),研究溫度對強度的影響。
-
- 循環加載至試樣失效,記錄疲勞壽命(N值)及殘余強度。
-
- 對層合板進行彎曲測試,分析層間分層或纖維/基體剝離現象。
四、檢測結果的應用
-
- 優化配方(如混凝土摻合料比例)或工藝參數(如復合材料固化溫度)。
-
- 驗證梁、板等承重構件的設計是否滿足安全系數要求。
-
- 依據行業標準判定產品是否合格(如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的抗彎強度需≥C80)。
五、常見問題與對策
-
- 對策:使用防滑墊片,調整夾具對中精度。
-
- 對策:檢查設備剛性,確保試樣無明顯缺陷。
-
- 對策:結合顯微分析,排查材料均質性或加工工藝問題。
六、結語
上一篇:軸心抗壓強度檢測下一篇:柔韌性(抗沖擊)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4
7
8
12
13
15
13
17
18
19
13
13
8
13
15
15
17
21
18
16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