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測項目與主要方法
1. 拉拔法(Pull-off Test)
- 原理:通過專用儀器(如拉拔儀)對涂層施加垂直拉力,直至涂層與混凝土脫離,記錄最大拉力值,計算粘結強度(MPa)。
- 標準:
- ASTM D4541《便攜式附著力測試儀測定涂層附著力標準試驗方法》
- GB/T 5210《色漆和清漆 拉開法附著力試驗》
- 步驟:
- 在涂層表面黏貼金屬或復合材料夾具(如拉拔頭)。
- 使用拉拔儀緩慢施加拉力,直至破壞發生。
- 記錄破壞模式(涂層內聚破壞、界面剝離或混合破壞)。
- 適用場景:實驗室或現場檢測,適用于厚度>100μm的涂層。
2. 剪切法(Shear Bond Strength Test)
- 原理:通過施加平行于界面的剪切力,測定涂層與混凝土的抗剪切強度。
- 標準:
- ASTM C1042《混凝土表面涂層粘結強度測試方法》
- JGJ/T 70《建筑砂漿基本性能試驗方法標準》(部分適用)
- 步驟:
- 制備“混凝土-涂層-粘結材料”試塊。
- 使用萬能試驗機施加剪切力,記錄最大載荷。
- 適用場景:評估動態載荷或摩擦環境下的粘結性能(如地坪涂料)。
3. 剝離法(Peel Test)
- 原理:測量涂層從混凝土表面剝離所需的力(通常用于柔性或薄膜涂層)。
- 標準:
- ASTM D903《粘合劑剝離強度試驗方法》
- ISO 8510-2《膠粘劑-撓性材料與剛性材料的剝離試驗》
- 步驟:
- 將涂層一端剝離并與拉力機夾具連接。
- 以恒定速率剝離涂層,記錄平均剝離力。
- 適用場景:防水卷材、彈性涂料等柔性材料的粘結性能測試。
4. 劃格法(Cross-cut Test)
- 原理:通過刀具在涂層表面劃出網格,評估涂層剝離面積比例(定性或半定量)。
- 標準:
- ISO 2409《色漆和清漆 劃格試驗》
- GB/T 9286《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劃格試驗》
- 步驟:
- 用劃格器在涂層上劃出1mm×1mm或2mm×2mm的方格。
- 使用膠帶粘貼后快速撕離,觀察涂層脫落情況。
- 適用場景:快速篩選或現場初步評估,適用于薄涂層(<200μm)。
二、關鍵影響因素
- 基面處理:混凝土表面的清潔度、粗糙度(噴砂或鑿毛處理可提升結合力)。
- 涂料性能:涂料的潤濕性、固化收縮率、彈性模量與混凝土的匹配性。
- 施工條件:溫濕度、涂布厚度、養護時間(如環氧涂料需充分固化)。
- 界面狀態:是否存在脫模劑、油污或浮漿等污染物。
三、檢測數據與結果分析
- 粘結強度計算: ?=??σ=AF? 其中,?σ為粘結強度(MPa),?F為破壞載荷(N),?A為粘結面積(mm²)。
- 破壞模式判定:
- 內聚破壞:破壞發生在混凝土或涂料內部,表明界面結合良好。
- 界面剝離:破壞發生在涂層與混凝土之間,表明粘結不良。
- 混合破壞:兩種破壞模式并存,需結合具體案例分析。
四、應用場景與標準選擇
檢測方法 | 適用涂層類型 | 優勢 | 局限性 |
---|---|---|---|
拉拔法 | 厚涂層(環氧、聚脲) | 數據精確,國際通用 | 需專用設備,操作較復雜 |
剪切法 | 地坪涂料、耐磨涂層 | 模擬實際受力情況 | 試樣制備要求高 |
劃格法 | 薄涂層(乳膠漆、底漆) | 快速簡便,成本低 | 僅半定量,精度較低 |
剝離法 | 柔性涂層(防水卷材) | 適合柔性材料評估 | 不適用于剛性涂層 |
五、檢測流程優化建議
- 樣品制備:
- 混凝土基材需齡期≥28天,濕度控制在60%以下。
- 實驗室檢測建議使用標準養護試塊(如150mm×150mm混凝土板)。
- 環境控制:
- 溫度(23±2℃)、濕度(50±5%)符合ISO 3270要求。
- 數據處理:
- 剔除異常值(如因界面污染導致的失效數據),取5組有效數據平均值。
六、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6
19
23
21
27
31
39
43
49
39
42
45
40
46
43
43
47
47
44
44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