鍍鋅層質量檢測的關鍵項目與技術要點
一、鍍層厚度檢測
-
- 原理:利用磁性基體與非磁性鋅層之間的磁阻差異測量厚度。
- 工具:磁性測厚儀(精度±1μm)。
- 標準:ISO 2178、ASTM E376。
- 應用范圍:適用于鋼鐵基體的鍍鋅層,不適用于非磁性材料(如鋁)。
-
- 步驟:切割樣品→鑲嵌→拋光→腐蝕→顯微鏡觀測。
- 優點:可直觀觀察鍍層結構(如純鋅層、合金層)。
- 標準:GB/T 6462。
-
- 步驟:用鹽酸溶解鋅層,通過溶解前后重量差計算平均厚度。
- 公式:厚度(??)=Δ?×104?×?厚度(μm)=ρ×AΔm×104?(?ρ為鋅密度,?A為試樣面積)。
- 標準:ISO 1460。
二、外觀質量檢測
-
- 顏色是否均勻(亮銀、灰暗等)。
- 表面缺陷(漏鍍、起泡、流掛、鋅渣殘留)。
- 鈍化膜完整性(彩虹色、藍白鈍化等)。
-
- ISO 1461:允許輕微粗糙,但無影響功能的缺陷。
- ASTM A123:鍍件邊緣允許輕微鋅堆積,但不得有銳邊。
三、鍍層附著強度測試
-
- 方法:將試樣彎曲180°,觀察鍍層是否剝落。
- 判定:無片狀脫落為合格(GB/T 26974)。
-
- 工具:刀刃間距1mm的劃格器。
- 步驟:劃出10×10網格,用膠帶剝離,評級脫落面積(ISO 2409)。
-
- 工具:沖擊試驗機(如500g重錘)。
- 標準:鋅層凹陷處無開裂或剝離(ASTM B571)。
四、耐腐蝕性能檢測
-
- 條件:5% NaCl溶液,35℃,pH 6.5~7.2。
- 測試時長:常規48~720小時,記錄首次出現白銹/紅銹時間。
- 標準:ISO 9227、ASTM B117。
-
- 條件:溫度40℃、濕度95%RH,連續暴露240小時。
- 應用:評估高溫高濕環境下的耐蝕性(GB/T 2423.3)。
-
- 流程:鹽霧→干燥→濕熱交替,模擬戶外復雜環境。
- 標準:ISO 16701(適用于汽車零部件)。
五、鍍層成分與結構分析
-
- 光譜法:EDX(能譜分析)測定鋅、鋁等元素含量(如Galvalume鍍層含55%Al)。
- 化學滴定法:測定鈍化膜中鉻含量(如六價鉻限值≤0.1μg/cm²,符合RoHS)。
-
- SEM/EDS:觀察鍍層截面分層(如純鋅層、Fe-Zn合金層)。
- X射線衍射(XRD):分析合金相組成(如Γ相、δ相)。
六、其他專項檢測
-
- 顯微硬度計:載荷50g,測量鍍層維氏硬度(HV),正常范圍50-120 HV。
-
- 摩擦試驗機:以砂輪或膠輪摩擦鍍層,評估磨損量(ASTM D968)。
-
- 硫酸銅點滴試驗:計時液滴變黑時間,>30秒為合格(GB/T 6807)。
- 電化學測試:通過極化曲線評估鈍化膜耐蝕性。
檢測標準與流程建議
-
- 國際:ISO 1461(熱浸鍍鋅)、ASTM B633(電鍍鋅)。
- 國內:GB/T 13912、GB/T 9799。
-
- 來料抽檢→生產過程監控(如鍍液濃度、溫度)→成品全檢(厚度、外觀)。
- 定期鹽霧試驗(每批次抽樣)→年度第三方復檢。
結語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2
12
16
22
22
17
17
29
22
23
22
23
22
26
22
22
24
20
27
23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