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分辨力檢測:核心檢測項目詳解
一、光學性能檢測
-
- 球差、彗差、像散:使用干涉儀或波前傳感器測量光學系統波前誤差,確保像差在瑞利判據范圍內(通常要求波前誤差≤λ/4)。
- 色差:通過多波長光源(如汞燈)測試焦平面位置偏移,驗證消色差設計效果。
-
- 面形誤差:利用菲索干涉儀或激光追蹤儀檢測主鏡/副鏡表面,面形精度需優于λ/20(λ=632.8nm)。
- 表面粗糙度:原子力顯微鏡(AFM)檢測鏡面微觀粗糙度(通常≤1nm),減少散射光損失。
-
- USAF 1951測試板:在平行光管中投射標準圖案,觀測最小可分辨線對(計算公式:分辨力=1/(2NΔ) ,N為線對數,Δ為角分辨率)。
- 星點測試:通過點擴散函數(PSF)分析艾里斑形態,評估實際分辨力與理論值的匹配度。
二、機械結構檢測
-
- 自準直法:使用自準直儀檢測主鏡、副鏡與焦平面的共軸性,偏差需≤5角秒。
- 激光跟蹤儀校準:多位置測量光機結構穩定性,確保振動或重力變形不影響成像。
-
- 焦深范圍:移動焦平面測量MTF(調制傳遞函數)曲線,驗證最佳焦面位置與標稱值的一致性。
- 自動對焦精度:模擬目標距離變化,測試閉環對焦系統的響應速度與重復性誤差(通常≤1μm)。
三、環境適應性檢測
-
- 在-20°C至+50°C范圍內循環測試,監測鏡面熱變形(如采用零膨脹玻璃或碳纖維結構)及分辨力變化,要求性能衰減≤10%。
-
- 在濕度≥95%環境下保持48小時,檢查鏡面結霧及內部光學件污染情況,確保密封等級達IP67以上。
-
- 依據MIL-STD-810G標準模擬運輸或使用中的振動,檢測結構松動或光軸偏移,要求頻率響應≤10% MTF下降。
四、自動化檢測技術
- 圖像處理算法:通過AI識別分辨率測試板圖像,自動計算MTF50/MTF30值,并與標準數據庫對比生成檢測報告。
- 在線監測系統:集成溫度、濕度傳感器與實時波前檢測模塊,實現望遠鏡性能的長期健康管理。
五、標準與認證
- 國際標準:參考ISO 9334(光學系統分辨力測試)和ISO 10109(環境試驗要求)。
- 行業認證:天文望遠鏡需符合IAU觀測臺認證,軍用望遠鏡需滿足MIL-PRF-13830B標準。
總結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0
12
14
16
15
15
13
21
15
12
15
19
21
22
21
27
20
19
21
23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