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線接入網(RAN)性能檢測
-
- 發射功率精度:驗證基站(Node B)和終端的發射功率是否符合3GPP TS 25.104/141標準,誤差范圍需小于±2 dB。
- 頻率穩定性:評估載波頻率偏移是否控制在±0.1 ppm以內。
- 調制質量:通過誤差矢量幅度(EVM)和碼域功率(CDP)分析QPSK/16QAM調制信號的準確性,EVM需低于17.5%。
-
- 參考靈敏度電平:在靜態信道模型下,終端接收誤碼率(BER)需≤0.1%,BLER≤10%。
- 鄰道泄漏比(ACLR):基站ACLR需≥45 dB(±5 MHz偏移),終端≥33 dB。
- 多徑衰落環境測試:模擬信道模型(如ITU Pedestrian A/B、Vehicular A)下的吞吐量穩定性。
-
- 檢測正交可變擴頻因子(OVSF)碼分配機制,避免碼資源沖突。
- 驗證下行DPCH(專用物理信道)和公共信道的功率配比。
二、核心網(CN)功能檢測
-
- 軟切換/更軟切換性能:測試同一Node B內不同扇區間的切換成功率(目標值≥99%)。
- 硬切換測試:跨RNC(無線網絡控制器)或不同頻點的切換時延需<150 ms。
- 位置更新與尋呼響應:驗證SGSN/MME對終端的跟蹤能力。
-
- 差異化業務承載測試:針對AMR語音(12.2 kbps)、視頻通話(64 kbps)、HSDPA數據業務(峰值14.4 Mbps)進行QoS分級保障驗證。
- 時延與抖動:語音業務端到端時延需<100 ms,數據業務抖動≤30 ms。
三、協議一致性測試
-
- RRC協議狀態機:驗證空閑模式(IDLE)、CELL_DCH、CELL_FACH等狀態的正確遷移。
- NAS協議測試:包括附著(Attach)、PDP上下文激活、鑒權流程的完整性。
-
- Iub/Iur接口:檢測Node B與RNC間CPRI/AAL2協議的流量控制與同步機制。
- Uu接口空口信令:分析PRACH前導檢測、DPDCH/DPCCH功率控制算法。
四、網絡覆蓋與容量檢測
-
- 覆蓋強度(RSCP)與質量(Ec/Io):要求RSCP≥-95 dBm,Ec/Io≥-12 dB。
- 導頻污染排查:檢測多余導頻信號對主服務小區的干擾(超過3個強導頻需優化)。
-
- 碼字資源占用率:在滿負荷下測試OVSF碼分配效率。
- 并發用戶數極限:驗證單個小區支持的最大語音(通常120~240用戶)和數據用戶數。
五、終端設備(UE)入網檢測
- 射頻指標測試
- 雜散發射(依據3GPP Band指定限值)、SAR輻射值(≤1.6 W/kg)。
- 互操作性測試(IOT)
- 驗證多廠商基站與終端的兼容性,重點排查異廠商切換失敗問題。
六、干擾與抗干擾檢測
- 系統內干擾
- 小區內干擾(Intra-cell)評估:通過RSSI(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分析上行鏈路干擾水平。
- 系統外干擾
- 檢測2G/4G頻段諧波、工科醫設備(ISM)對WCDMA上行頻段(1920-1980 MHz)的阻塞干擾。
七、安全與加密檢測
- 鑒權與加密機制
- 驗證AKA(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流程中SQN序列號同步性。
- 測試UEA1(加密算法)和UIA1(完整性算法)的密鑰派生正確性。
八、典型測試工具與標準
- 測試設備
- 綜測儀(如Keysight E7515A)、協議分析儀(Tektronix K1297)、掃頻儀(Anritsu MS2712E)。
- 標準依據
- 3GPP TS 25/34系列協議、YD/T 1576-2013(中國3G設備入網規范)。
結語
轉成精致網頁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9
17
17
14
17
17
16
15
17
11
16
19
13
14
22
24
18
13
18
23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