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毒性試驗檢測項目詳解
1. 生理與一般觀察指標
- 體重與攝食量:基礎毒性指標,體重增長抑制提示系統性毒性。
- 行為學觀察:活動量、協調性(如轉棒試驗)、神經反射(如瞳孔反應)等。
- 存活率:高劑量組存活率顯著下降可能預示嚴重毒性或致癌性。
2. 血液學指標
- 全血細胞分析:
- 紅細胞系統: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GB)、紅細胞壓積(HCT)——評估貧血或血液缺氧。
- 白細胞系統:白細胞總數(WBC)及分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等)——反映感染或免疫抑制。
- 血小板計數(PLT):凝血功能異常提示骨髓抑制或出血傾向。
3. 血液生化學指標
- 肝功能:
- 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肝細胞損傷標志。
- ALP(堿性磷酸酶)、總膽紅素(TBIL):膽汁淤積或膽道損傷指標。
- 總蛋白(TP)、白蛋白(ALB):合成功能下降提示慢性肝病。
- 腎功能:
- 血清肌酐(CREA)、尿素氮(BUN):腎小球濾過功能指標。
- 電解質(Na?、K?、Cl?):失衡提示腎小管損傷。
- 代謝與內分泌:
- 血糖(GLU)、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代謝綜合征相關。
- 甲狀腺激素(T3、T4、TSH):評估內分泌干擾效應。
4. 尿液分析
- 常規檢查:尿蛋白(提示腎小球損傷)、尿糖(腎小管重吸收異常)、尿潛血。
- 沉渣鏡檢:管型、結晶、上皮細胞——鑒別腎小管壞死或結石風險。
- 尿比重/滲透壓:反映腎臟濃縮功能。
5. 病理學檢查
- 器官重量與系數:
- 絕對重量:肝、腎、心、脾、腦等。
- 臟器系數(器官重/體重×100%):異常增大(增生/水腫)或縮小(萎縮)。
- 組織病理學:
- 常規染色(HE染色):評估細胞壞死、炎癥、纖維化等。
- 特殊染色(如Masson染色觀察膠原沉積):輔助診斷肝硬化、心肌纖維化等。
- 電鏡超微結構:早期亞細胞損傷(如線粒體腫脹、內質網擴張)。
6. 特異性系統毒性檢測
- 神經系統:
- 神經行為學測試:曠場實驗、Morris水迷宮。
- 神經遞質水平:多巴胺、5-羥色胺等(腦組織勻漿或腦脊液分析)。
- 免疫系統:
- 免疫器官重量:脾臟、胸腺。
- 淋巴細胞亞群(CD4+/CD8+)、NK細胞活性、IgG/IgM:免疫功能抑制或亢進。
- 生殖與發育:
- 性腺重量(睪丸、卵巢)、精子計數與活力。
- 激素水平:雌二醇、睪酮、促卵泡激素(FSH)。
7. 特殊毒性終點
- 致癌性篩查(2年試驗):
- 腫瘤發生率:組織學確認良/惡性腫瘤。
- 癌前病變:增生、異型增生。
- 遺傳毒性關聯指標:
- 骨髓微核試驗:染色體損傷。
- 彗星試驗(單細胞凝膠電泳):DNA鏈斷裂。
8. 其他輔助檢測
- 氧化應激標志物:MDA(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谷胱甘肽)。
- 炎癥因子:IL-6、TNF-α、CRP(C反應蛋白)。
- 代謝組學/基因組學:新型生物標志物探索毒性機制。
檢測項目選擇的科學依據
- 受試物特性:化學結構提示潛在靶器官(如脂溶性物質關注肝臟)。
- 急性/亞急性試驗結果:前期發現的毒性線索需重點追蹤。
- 物種差異性:大鼠(敏感肝膽系統) vs 犬(敏感心血管系統)。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1
14
14
13
14
12
14
12
16
11
16
15
18
18
16
14
14
10
15
22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