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涂層檢測:核心檢測項目與技術要求
一、施工前檢測:基材表面處理質量
-
- 目的:清除油污、銹跡、氧化皮等污染物,確保涂層與基材的附著力。
- 方法:
- 目視檢查:表面無可見污染物殘留。
- 標準對比:參照ISO 8501標準,使用照片或樣板對比清潔度等級(如Sa2.5級噴砂處理)。
- 化學試劑檢測:使用油脂檢測試紙或溶劑擦拭法驗證清潔度。
-
- 目的:增大涂層接觸面積,提升附著力。
- 工具:表面粗糙度儀(如Elcometer 224)、觸針式測量儀。
- 標準要求:通常要求粗糙度(Rz)在30~75微米之間,具體根據涂層類型調整。
二、施工中檢測:涂層工藝控制
-
- 工具:濕膜厚度梳齒規(如Elcometer 323)。
- 方法:在涂層未固化前,將梳齒規垂直壓入濕膜,讀取未被涂料覆蓋的齒號,計算厚度。
- 修正公式:干膜厚度(DFT)= 濕膜厚度(WFT)× 涂料固體體積百分比。
-
- 工具:磁性測厚儀(鐵基)、渦流測厚儀(非鐵基)。
- 標準:按ISO 19840或SSPC-PA2執行,每10㎡取5個點,允許10%的測量值低于設計值,但不得低于設計值的80%。
-
- 電火花檢漏儀:用于檢測防腐涂層(如環氧煤瀝青)的針孔、氣泡。檢測電壓根據涂層厚度調整(通常1kV/mm)。
- 目視檢查:確保無流掛、橘皮、起泡等缺陷。
-
- 溫濕度:使用溫濕度記錄儀,要求施工環境溫度5~40℃,相對濕度≤85%。
- 露點控制:基材表面溫度需高于露點溫度3℃以上,防止結露。
三、施工后檢測:涂層性能驗證
-
- 劃格法(ISO 2409):用刀片劃出1mm×1mm方格,膠帶粘貼后撕拉,脫落面積≤5%為合格。
- 拉開法(ISO 4624):使用液壓或機械式附著力測試儀,測量涂層與基材的粘結強度(如環氧涂層要求≥5MPa)。
-
- 鹽霧試驗(ASTM B117):模擬海洋或工業環境,連續噴灑5% NaCl溶液,評估涂層起泡、銹蝕情況。
- 循環腐蝕測試(CCT):結合鹽霧、干燥、濕熱等多條件,更貼近實際腐蝕環境。
-
- 紫外老化試驗(ASTM G154):模擬紫外線照射,評估涂層粉化、變色、開裂程度。
- 氙燈加速老化(ISO 11341):綜合光照、溫度、濕度循環,測試涂層保光率(≥80%合格)。
-
- 鉛筆硬度法(ASTM D3363):使用標準鉛筆劃擦涂層,最高無劃痕的硬度等級為涂層硬度。
- 落砂磨損試驗(ASTM D968):測量涂層被砂粒磨損的厚度損失率。
四、檢測結果處理與維護建議
- 不合格涂層處理:局部缺陷可打磨后補涂;大面積失效需徹底清除并重新涂裝。
- 檢測報告:記錄檢測數據、工具型號、執行標準及環境參數,存檔備查。
- 維護周期:建議每3
5年復檢一次,高腐蝕環境縮短至12年。
五、結語
轉成精致網頁
上一篇:食品容器橡膠墊片 墊片檢測下一篇:法蘭連接鐵制和銅制球閥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7
19
19
20
15
19
16
27
18
26
26
28
24
20
29
33
36
38
36
38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