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及其化合物檢測的重要性與檢測項目
鎘(Cd)是一種具有高毒性的重金屬元素,其化合物在工業、農業和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然而,鎘及其化合物可通過食物鏈、空氣或水體進入人體,長期積累會對腎臟、骨骼和呼吸系統造成嚴重損害,甚至引發癌癥。因此,對鎘及其化合物的檢測在環境監測、食品安全、職業衛生和醫療診斷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鎘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檢測方法
針對不同應用場景,鎘及其化合物的檢測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 原子吸收光譜法(AAS)
通過測量樣品中鎘原子對特定波長光的吸收強度進行定量分析。該方法靈敏度高,適用于土壤、水質和生物樣品中的鎘檢測。
2.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
具有超低檢測限(可達ppb級),可同時檢測多種金屬元素,常用于痕量鎘分析,如食品和血液樣本。
3. 分光光度法
通過顯色反應測定鎘含量,成本較低但靈敏度相對較弱,適用于常規環境監測。
4. 電化學分析法
利用鎘離子在電極上的氧化還原特性進行檢測,適合現場快速篩查。
5. X射線熒光光譜(XRF)
非破壞性檢測技術,常用于固體樣品(如電子產品、合金)中鎘的定性及半定量分析。
鎘檢測的核心項目與標準
根據檢測對象的不同,鎘及其化合物的檢測項目主要包括:
1. 環境樣品檢測
- 土壤中總鎘及有效態鎘含量(依據GB 15618-2018)
- 水質中溶解態和顆粒態鎘濃度(HJ 700-2014標準)
- 大氣顆粒物中鎘的分布特征
2. 食品與農產品檢測
- 稻米、蔬菜中鎘殘留量(GB 2762-2022限量標準)
- 海產品內臟器官富集檢測
- 食品包裝材料遷移量測試
3. 生物醫學檢測
- 血液/尿液中鎘含量(職業暴露評估)
- 毛發鎘濃度(長期累積效應分析)
4. 工業產品檢測
- 電子元件焊料中鎘限制(RoHS指令)
- 電池產品鎘含量認證(EPA 40 CFR Part 266)
檢測質量控制與標準參考
為確保檢測準確性,需遵循以下規范:
- 采用標準物質(如NIST SRM 1640a水質標樣)校準儀器
- 定期進行實驗室間比對和人員能力驗證
- 執行《GB/T 27417-2017合格評定 化學分析方法確認和驗證指南》
- 參考WHO《飲用水水質準則》和歐盟EC/1881/2006食品污染物限量要求
鎘檢測的挑戰與新技術發展
當前檢測面臨復雜基質干擾、痕量分析穩定性等挑戰,未來趨勢包括:
- 基于納米材料的便攜式傳感器研發
- 聯用技術(如HPLC-ICP-MS)提升形態分析能力
- 人工智能輔助光譜數據分析
- 生物傳感技術在快速檢測中的應用擴展
通過持續優化檢測技術和完善標準體系,可更精準地評估鎘污染風險,為環境治理和公共衛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