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動平衡試驗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輪胎動平衡試驗:保障行駛平穩與安全的關鍵
為何需要動平衡?
想象一下高速旋轉的洗衣機,如果衣物分布不均,機器會劇烈震動。輪胎與輪輞(俗稱輪圈)組成的車輪總成同樣如此。在制造、安裝或使用過程中,由于材料分布不均、氣門嘴位置、輪輞輕微變形、輪胎磨損不一致等因素,車輪總成的質量分布不可能達到絕對均勻。當車輛行駛,特別是達到一定速度時,這種不均勻的質量分布會產生離心力。
離心力的大小與車輪轉速的平方成正比。這意味著在高速行駛時,即使是很小的不平衡量,也會被顯著放大,引發一系列問題:
- 方向盤抖動: 前輪不平衡最直接的感受,影響操控舒適性和精準度。
- 車身振動: 后輪不平衡通常導致車身整體或座椅、地板等部位明顯震動。
- 輪胎異常磨損: 不平衡點承受額外的沖擊力,導致輪胎出現“斑禿”狀的不規則磨損,縮短輪胎壽命。
- 懸掛系統損傷: 持續的劇烈振動會加速懸掛部件(如減震器、球頭、軸承)的疲勞和損壞。
- 轉向系統負擔加重: 方向盤抖動會增加轉向機構的負荷。
- 駕駛疲勞: 持續的振動和噪音顯著降低駕乘舒適性,易導致疲勞。
因此,對車輪總成進行動平衡試驗并校正,是車輛維護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尤其在更換新輪胎、修補輪胎、更換輪輞或發現行駛抖動后。
動平衡試驗的核心原理
動平衡試驗基于一個核心目標:精確測量車輪總成在旋轉時的不平衡量及其角度位置,并通過添加或調整配重塊來抵消這種不平衡。
-
靜平衡 vs. 動平衡:
- 靜平衡: 僅考慮車輪在靜止狀態下是否能在任意位置保持平衡(重心是否在旋轉軸線上)。這適用于窄輪輞或低速旋轉體。對于現代汽車較寬的輪輞輪胎組合,僅做靜平衡是不夠的。
- 動平衡: 是更齊全和必需的方法。它不僅考慮靜不平衡,更關鍵的是要校正車輪旋轉時產生的力偶不平衡。力偶不平衡是指質量不均勻分布在輪輞內外兩側(寬度方向),導致車輪旋轉時產生一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離心力,形成使車輪“扭動”的力矩。動平衡機能夠同時測量并校正靜不平衡和力偶不平衡。
-
測量過程:
- 車輪總成被安裝到動平衡機的主軸上。
- 啟動設備,車輪高速旋轉。
- 高精度傳感器(通常是壓電或光電傳感器)檢測旋轉時產生的振動或離心力信號。
- 設備內置的微處理器分析這些信號,精確計算出:
- 輪輞內側需要添加或減少的配重克數及其角度位置(通常稱為“內側重”)。
- 輪輞外側需要添加或減少的配重克數及其角度位置(通常稱為“外側重”)。
- 不平衡量的單位通常是“克”(g),有時也結合不平衡量到旋轉軸線的距離,用“克·毫米”(g·mm)表示。
試驗設備與操作流程
現代輪胎動平衡試驗主要依靠車輪動平衡機完成。其核心部件包括:
- 主軸與驅動裝置: 用于安裝并驅動車輪旋轉。
- 傳感器系統: 檢測旋轉振動或離心力。
- 測量與計算單元: 處理傳感器信號,計算不平衡量和位置。
- 人機交互界面: 顯示屏和操作面板,用于輸入參數(如輪輞直徑、寬度、到機身的距離等)、顯示結果、指導操作。
- 安全防護罩: 防止意外發生。
標準操作流程:
-
準備工作:
- 清除輪胎花紋溝槽中的石子、泥土等異物。
- 檢查并確保輪胎氣壓符合標準值。
- 若輪輞上有舊配重塊,先將其取下。
- 清潔輪輞安裝面,確保與平衡機主軸法蘭盤接觸良好、無污垢銹蝕。
-
安裝車輪:
- 根據輪輞中心孔類型(錐孔或螺孔),選擇合適的錐套或法蘭盤,將車輪總成穩固地安裝到平衡機主軸上,并用快拆螺母或鎖緊裝置鎖緊。確保安裝牢固、無松動。
-
輸入參數:
- 在平衡機操作面板上輸入必要的參數:
- A值 (輪輞寬度): 使用卡尺測量輪輞兩側凸緣內側之間的距離。
- D值 (輪輞直徑): 即輪輞的標稱直徑(如15英寸、16英寸等)。
- L值 (輪輞內側到平衡機機身距離): 使用機器自帶的標尺測量輪輞內側平面(安裝面)到平衡機機身上指定參考點的距離。部分齊全設備可通過激光或攝像頭自動測量。
- 在平衡機操作面板上輸入必要的參數:
-
啟動測量:
- 放下安全罩。
- 啟動平衡機,車輪開始旋轉。現代設備通常有自動變速或設定轉速功能。
- 設備自動采集數據,計算不平衡量。旋轉停止后,屏幕上會清晰顯示內側和外側需要添加的配重克數及具體角度位置(通常用時鐘方位或角度值表示)。
-
安裝配重:
- 根據屏幕指示,在輪輞外側指定的角度位置,敲入或粘貼相應克數的鉛制(或環保材料)配重塊。
- 在輪輞內側指定的角度位置,同樣安裝相應克數的配重塊。對于某些輪輞(如深槽輪輞),內側配重可能安裝在輪輞凸緣內側。
-
驗證平衡:
- 再次啟動平衡機進行復測。
- 理想狀態下,屏幕應顯示不平衡量接近0克(如“00”或“OK”)。如果仍有少量殘余不平衡量(通常在5克或10克以內,具體看設備精度和標準),且設備提示在允許范圍內,則視為合格。若殘余量過大,需檢查安裝、參數輸入或配重安裝位置是否正確,配重安裝位置是否正確,必要時調整配重。
-
完成與清理:
- 取下平衡合格的車輪總成。
- 清理工作區域。
結果解讀與合格標準
- 顯示內容: 平衡機屏幕會直觀顯示內側和外側的不平衡量(單位:克)以及對應的校正角度。
- 合格標準: 沒有絕對統一的“零”標準,因為車輪總成和平衡機本身都存在微小的公差。通常,當殘余不平衡量被校正到設備顯示的允許范圍內(例如,顯示“00”、“OK”或具體數值小于設備/行業推薦的閾值,常見為每側小于5-10克),即可認為動平衡合格。更嚴格的標準(如高性能車輛)可能要求殘余量更低。
- 目標: 最終目標是消除或顯著減小不平衡量,確保車輛在常用速度范圍內(尤其是高速公路速度)不會出現可感知的抖動或振動。
維護建議與注意事項
- 定期檢查: 建議每行駛8000至10000公里或每隔6個月進行一次輪胎動平衡檢查。在以下情況后必須進行動平衡:
- 更換新輪胎。
- 修補輪胎(特別是補胎位置可能影響平衡)。
- 更換輪輞。
- 車輛行駛中(尤其特定速度下)出現方向盤或車身抖動。
- 發現輪胎出現異常磨損。
- 專業操作: 動平衡試驗需要專業設備和經過培訓的人員操作,以確保測量準確性和安裝可靠性。
- 設備校準: 動平衡機本身需要定期進行校準,以保證測量精度。
- 安全第一: 操作時務必放下安全罩,確保車輪安裝牢固,遠離旋轉部件。
- 輪輞狀況: 嚴重變形或損壞的輪輞無法通過配重有效校正平衡,需先修復或更換輪輞。
- 輪胎狀況: 輪胎本身存在嚴重變形、鼓包或內部結構損傷也會導致難以平衡,需更換輪胎。
輪胎動平衡試驗并非一項可選項,而是保障車輛行駛安全、舒適、經濟的關鍵維護措施。它通過精密測量和科學配重,有效消除了車輪高速旋轉時因質量不均產生的有害振動。理解其原理,遵循規范的操作流程,并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能顯著提升駕駛體驗,延長輪胎和底盤部件的使用壽命,為每一次出行奠定平穩、安全的基礎。忽視動平衡,看似小事,實則可能帶來不必要的磨損、額外的維修成本,甚至影響行車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