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泥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防火泥檢測:守護建筑安全的無形屏障
防火泥,這種看似不起眼的柔性封堵材料,在建筑防火分隔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填空者”角色。它填充在貫穿管道、線纜周圍的縫隙中,構成阻止火焰與有毒煙氣蔓延的關鍵防線。為確保其關鍵時刻能發揮應有作用,科學、嚴謹的檢測成為不可或缺的環節。
一、 核心性能檢測:構筑物理與化學屏障
防火泥的性能直接決定了其阻火效能與長期穩定性,檢測需覆蓋以下核心指標:
-
外觀與物理狀態:
- 目視檢查: 觀察產品色澤是否均勻,質地是否細膩,有無明顯雜質、結塊或硬化現象。合格的防火泥應呈現均勻塑性狀態。
- 手感測試: 取適量樣品,手感應柔韌、可塑性強,易于填塞縫隙,不應過硬或過稀。
-
密度:
- 檢測意義: 密度影響材料的用量計算和施工性能。
- 檢測方法: 依據GB/T標準,采用標準容器法測量單位體積的質量(kg/m³)。實測值應與廠家標稱值相符,偏差通常要求在±5%以內。
-
耐水性:
- 檢測意義: 評估材料在潮濕環境或長期水浸條件下的性能穩定性和體積保持能力。
- 檢測方法: 將制備好的試件浸泡在規定溫度(如23±2℃)的水中一定周期(通常≥7天),觀察其是否溶解、分層或明顯溶脹。取出后檢查其完整性和物理狀態變化。合格產品應無溶解、無分層、無明顯溶脹(溶脹率≤5%)。
-
耐酸性/耐堿性:
- 檢測意義: 評估材料在特定化學腐蝕環境(如化工廠、實驗室)下的耐久性。
- 檢測方法: 將試件分別浸泡在規定濃度的酸溶液(如3% HCl)和堿溶液(如3% NaOH)中一定周期(如≥7天),觀察其外觀變化(如粉化、開裂、溶解)并測試浸泡后的物理力學性能(如柔韌性)變化。合格產品應無粉化、無開裂、無溶解,物理性能無明顯劣化。
-
耐濕熱性:
- 檢測意義: 模擬高溫高濕環境(如南方地區、地下室)對材料的影響,評估其長期穩定性。
- 檢測方法: 將試件置于恒溫恒濕箱中(如溫度47±1℃,相對濕度96±2%),處理規定時間(如≥96小時)后取出,觀察外觀并測試其柔韌性和粘結性。合格產品應無開裂、無脫落,保持必要的柔韌性和粘結力。
-
耐凍融性:
- 檢測意義: 評估材料在反復凍融循環下的抗劣化能力,適用于寒冷地區。
- 檢測方法: 完成規定次數(如≥15次)的凍融循環(如-20±2℃凍結4小時,20±2℃水中融化4小時為一個循環),觀察試件是否出現開裂、破碎、剝離等現象。合格產品應無開裂、無破碎、無剝離。
二、 耐火性能檢測:核心使命的終極考驗
耐火性能是防火泥最關鍵的性能,直接衡量其在火災中的真實阻火能力:
-
耐火完整性:
- 檢測意義: 評價防火泥封堵結構在標準火災條件下,阻止火焰穿透和背后棉墊被點燃的能力。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 檢測方法: 依據GB/T 23864-2024《防火封堵材料》及GB/T 9978.1《建筑構件耐火試驗方法》進行標準爐耐火試驗。將防火泥按實際施工方式填充在標準貫穿結構(含管道或電纜)的縫隙中,置于標準升溫曲線的耐火試驗爐內燃燒。主要觀測指標:背火面是否出現持續火焰(≥10秒);是否點燃規定的棉墊;試驗結束時是否出現貫穿性裂縫(允許塞尺穿透的縫隙)。
- 判定標準: 防火泥的耐火性能等級(如EI 60, EI 90, EI 120, EI 180, EI 240)由其能持續保持耐火完整性的時間確定(單位:分鐘)。例如,達到EI 120等級表示該防火泥封堵的系統在標準耐火試驗中能保持120分鐘的耐火完整性。
-
耐火隔熱性(可選):
- 檢測意義: 對于有溫度傳導控制要求的場合(如保護精密設備線路),需額外評估防火泥背火面溫度升高的程度。
- 檢測方法: 在耐火試驗中,測量防火泥封堵結構背火面特定位置(通常距離縫隙邊緣一定距離)的平均溫度或最高溫度。
- 判定標準: 若同時滿足:a) 達到耐火完整性時間要求;b) 背火面平均溫升不超過140℃(或單點最高溫升不超過180℃)且距試樣背火面初始位置25mm處的棉墊不被點燃,則可評定為具有隔熱性能(如EW 60, EW 90...)。僅滿足耐火完整性時,等級標識為“E”。
三、 檢測流程與注意事項
規范的檢測流程是結果準確可靠的基礎:
- 取樣: 嚴格按照標準(如GB/T 3186)進行隨機抽樣,確保樣品具有代表性。
- 樣品制備: 將防火泥充分揉合均勻。按標準要求制備各項性能測試所需的試件(如方塊、條狀)以及耐火試驗所需的模擬貫穿封堵結構。注意: 耐火試驗試件需在標準條件下(溫度23±2℃,相對濕度50±5%)養護規定天數(通常≥28天),使其性能穩定。
- 環境條件: 除特殊要求(如耐水性、耐高低溫)的測試外,物理性能檢測通常在標準實驗室環境(溫度23±2℃,相對濕度50±5%)下進行。
- 執行檢測: 依據相應的國家標準(主要是GB/T 23864-2024及其引用標準)規定的測試方法,使用經檢定合格的儀器設備,由具備資質的檢測人員操作。
- 結果評定: 將各項性能測試結果與GB/T 23864-2024中對應型號防火泥的技術要求進行比對。耐火性能依據實際達到的耐火時間評定等級。
- 報告出具: 檢測機構出具客觀、公正、包含所有測試項目、方法、結果和明確的檢測報告。
選擇檢測機構要點:
- 資質認證: 確認機構是否通過CMA(中國計量認證)或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證,具備出具具有法律效力報告的資格。
- 技術能力: 確認其擁有符合標準的耐火試驗爐及配套設備,具備進行全套防火泥檢測的能力和經驗。
- 公正性: 選擇獨立、公正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結語
防火泥雖小,責任重大。其性能優劣直接關系到建筑火災中生命通道的安全與財產的保護。通過系統、嚴格的外觀物理特性、耐環境性能和最核心的耐火性能檢測,全面評估防火泥的質量與可靠性,是保障建筑防火封堵系統有效性的基石。唯有層層把關,確保每一份填充縫隙的防火泥都經得起烈焰的考驗,方能構筑起守護生命與財產安全的堅實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