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Cd)檢測綜述
鎘(Cadmium,元素符號Cd)是一種廣泛存在于自然環境中的重金屬元素,主要來源于工業活動如電池制造、電鍍、顏料生產和礦山開采等。作為一種有毒污染物,鎘在環境中的積累會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長期暴露于鎘可導致腎損傷、骨質疏松(骨軟化癥)、肺功能障礙甚至癌癥,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等機構均設定了嚴格的環境和食品限量標準(如飲用水中鎘的限值為0.003 mg/L)。在范圍內,鎘檢測已成為環境監測、食品安全、水質評估、生物醫學研究和工業質量控制的核心環節,旨在預防污染事件、保障公共健康,并推動可持續發展。本文章將系統介紹鎘檢測的關鍵要素,包括檢測項目、檢測儀器、檢測方法及檢測標準,為相關從業者提供實用參考。
檢測項目
鎘檢測項目主要針對不同介質和環境場景,旨在量化鎘濃度并評估其風險水平。常見項目包括:在水質檢測中,監測飲用水源、地表水、地下水及廢水中的溶解態和總鎘含量,以防止水源污染;在土壤和沉積物檢測中,評估農田、工業區或污染場地的鎘積累量,服務于土地修復和農業安全;在食品和農產品檢測中,分析谷物、蔬菜、海鮮等中的鎘殘留,確保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例如,大米中鎘限量為0.2 mg/kg);在生物樣本檢測中,如血液、尿液或組織樣本,用于職業暴露評估或流行病學研究;以及在大氣和工業排放物檢測中,控制工廠廢氣中的鎘釋放。這些項目通常基于特定需求設計,結合采樣、前處理和定量分析,以實現精準的風險管理。
檢測儀器
鎘檢測依賴于高精度儀器,以確保靈敏度和準確性。常用儀器包括:原子吸收光譜儀(AAS),尤其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FAAS)和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GFAAS),適用于低濃度樣本(檢出限可達0.001 mg/L),操作簡便且成本較低;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提供超高靈敏度(檢出限低至0.0001 mg/L)和多元素同時分析能力,廣泛用于環境和水質樣本;原子熒光光譜儀(AFS),基于鎘的熒光特性,適合于特定快速檢測;X射線熒光光譜儀(XRF),用于現場無損檢測,如土壤或固體樣本,但靈敏度相對較低;以及電化學分析儀如陽極溶出伏安法(ASV)設備,適用于便攜式水質監測。這些儀器需定期校準和維護,結合自動進樣系統提高效率,確保檢測結果的可靠性。
檢測方法
鎘檢測方法涉及樣品前處理和定量分析兩步,核心在于消除干擾并提高精度。標準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利用鎘與顯色劑(如雙硫腙)的反應生成有色復合物,通過比色計測量吸光度,適用于水質和食品樣本,操作簡單但靈敏度有限;電化學方法如陽極溶出伏安法(ASV),通過電沉積和溶出過程測定鎘離子濃度,靈敏度高且適合現場快速檢測;色譜法,如高效液相色譜(HPLC)或離子色譜(IC)耦合紫外或質譜檢測器,用于復雜基質中的痕量鎘分析;光譜法則以AAS和ICP-MS為主,涉及樣品消解(如酸消化或微波消解)以釋放鎘元素,然后進行原子化或離子化檢測。現代方法也整合自動化技術,如在線預濃縮系統,以提升檢出限(例如,ICP-MS可達到ppb級別)。選擇方法時需考慮樣本類型、濃度范圍和成本因素。
檢測標準
鎘檢測遵循國際和國家標準以確保一致性和可比性。主要標準包括: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標準,如ISO 15586(水質中鎘的測定-原子吸收光譜法)和ISO 17294-2(水質-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方法,如Method 6020A(ICP-MS用于水和廢棄物)和Method 7130(AAS用于土壤);中國國家標準(GB/T),如GB/T 7475(水質鎘的測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土壤中鎘的測定)及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規定鎘的允許值);歐盟標準如EN 14084(食品中重金屬檢測)。此外,行業特定標準如食品安全領域的Codex Alimentarius,以及質量控制規范如ISO/IEC 17025(實驗室能力要求),確保檢測過程嚴謹。這些標準定期更新,強調質量控制和不確定性評估,以應對新興污染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