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以NaCl計)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食鹽(以NaCl計)檢測
食鹽(主要成分為氯化鈉,NaCl)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也是人體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電解質來源。確保食鹽中氯化鈉含量的準確性和符合國家標準,對于保障食品安全、維護消費者健康以及規范食鹽生產流通環節至關重要。氯化鈉含量的檢測直接反映了食鹽的品質和純度,是食鹽質量控制和市場監督抽查的核心項目之一。準確測定食鹽中氯化鈉的含量,有助于識別摻雜使假、判斷食鹽等級(如精制鹽、日曬鹽等)以及評估其是否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對氯化鈉純度的要求。
檢測項目
核心檢測項目即為:氯化鈉含量(以NaCl計)。該指標是衡量食鹽純度和質量等級的最關鍵參數。
主要檢測儀器
進行食鹽中氯化鈉含量測定通常需要以下儀器和設備:
- 分析天平: 精度需達到萬分之一克(0.0001g),用于精確稱量樣品和試劑。
- 滴定管: 容量通常為25mL或50mL,需經校準,用于精確加入滴定液(如硝酸銀標準溶液)。
- 錐形瓶: 250mL 或 500mL,用于盛放樣品溶液進行滴定反應。
- 容量瓶: 不同規格(如100mL, 250mL, 1000mL),用于精確配制和稀釋溶液。
- 移液管/吸量管: 用于準確移取一定體積的溶液。
- 燒杯、玻璃棒: 用于樣品溶解和轉移。
- 烘箱: 用于恒重樣品或器皿(部分前處理可能需要)。
- 水浴鍋或電爐: (若需加熱溶解或反應)。
- pH計或精密pH試紙: (部分方法需控制溶液酸度)。
常用檢測方法
國家標準中測定食鹽中氯化鈉含量的最常用方法是銀量法,其中又以莫爾法(Mohr Method)應用最為廣泛:
- 方法原理(莫爾法):
- 樣品經溶解后,在中性或弱堿性(pH 6.5 - 10.5)溶液中,以鉻酸鉀(K?CrO?)為指示劑。
- 用硝酸銀(AgNO?)標準滴定溶液滴定樣品溶液中的氯離子(Cl?)。
- 氯離子首先與銀離子(Ag?)反應生成白色的氯化銀(AgCl)沉淀。
- 當溶液中氯離子被完全沉淀后,過量的銀離子與指示劑鉻酸根離子(CrO?2?)反應,生成磚紅色的鉻酸銀(Ag?CrO?)沉淀,指示滴定終點到達。
- 根據消耗的硝酸銀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及其濃度,即可計算出樣品中氯化鈉的含量。
- 關鍵操作步驟:
- 樣品制備: 將代表性食鹽樣品充分混勻,必要時研磨。在烘箱中于規定溫度(通常110±5℃)烘干至恒重。
- 樣品溶解與定容: 精確稱取一定量(如約25g或根據預期含量調整)烘干后的樣品于燒杯中,加水溶解,定量轉移至容量瓶(如250mL)中,稀釋至刻度,搖勻。
- 移取試液: 準確移取一定體積(如25.00mL)的樣品溶液于錐形瓶中。
- 調節pH與加指示劑: 加入適量水稀釋(約50mL),加入指示劑鉻酸鉀溶液(如5%溶液1mL)。若溶液酸性過強,需用碳酸氫鈉或稀堿液調節至中性或弱堿性(pH 6.5 - 10.5)。
- 滴定: 在不斷振搖下,用硝酸銀標準滴定溶液(濃度通常為0.1 mol/L)滴定至溶液出現穩定的磚紅色沉淀,且劇烈振搖后不消失即為終點。記錄消耗的硝酸銀標準溶液體積(V,mL)。
- 空白試驗: 除不加樣品外,其余操作與樣品測定完全相同,進行空白試驗。記錄消耗的硝酸銀標準溶液體積(V0,mL)。
- 結果計算:
氯化鈉含量(以干基計,質量分數,%)計算公式:
NaCl (%) = [ (V - V?) × C × 0.05844 × (V? / V?) × 100 ] / m
式中:
- V: 滴定樣品溶液消耗硝酸銀標準溶液體積,mL
- V?: 空白試驗消耗硝酸銀標準溶液體積,mL
- C: 硝酸銀標準溶液的實際濃度,mol/L
- 0.05844: 與1.00mL硝酸銀標準溶液[C(AgNO?)=1.000 mol/L]相當的以克表示的氯化鈉的質量(即NaCl的毫摩爾質量,58.44 g/mol / 1000 = 0.05844 g/mmol)
- V?: 樣品定容總體積,mL
- V?: 滴定時移取的樣品溶液體積,mL
- m: 稱取樣品的質量,g
其他方法: 電位滴定法(使用銀指示電極,自動判斷終點,精度高,可避免顏色干擾)、離子色譜法(可同時測定多種離子)等也可用于氯化鈉含量測定,但莫爾法因其簡便、快速、成本低且能滿足常規檢測要求,仍是主流方法。
檢測標準依據
中國關于食用鹽中氯化鈉含量的檢測主要依據以下國家標準:
- GB 5009.44-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氯化物的測定》: 這是最核心的強制性標準。其第一法即為“間接沉淀滴定法”,詳細規定了莫爾法(以及佛爾哈德法、法揚司法)的原理、試劑、儀器、分析步驟和結果計算。
- GB 2721-2015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用鹽》: 此標準規定了食用鹽(包括精制鹽、粉碎洗滌鹽、日曬鹽、低鈉鹽等)的感官要求、理化指標(包括氯化鈉含量要求)、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劑使用要求等。它是判定食鹽產品是否合格的最終依據。例如:
- 精制鹽(優級): ≥ 99.1%(以干基計)
- 精制鹽(一級): ≥ 98.5%(以干基計)
- 日曬鹽(一級): ≥ 97.0%(以干基計)
- 低鈉鹽: 氯化鈉(70±10)%
- GB/T 5461-2016 《食用鹽》: 這是一個推薦性產品標準,對產品分類、技術要求(包括氯化鈉含量)、試驗方法(引用GB 5009.44)、檢驗規則等做了更具體的規定。
注意事項
- pH控制: 莫爾法嚴格依賴pH范圍(6.5-10.5)。pH過低,鉻酸根會轉化為重鉻酸根,降低指示靈敏度;pH過高,銀離子可能形成氧化銀沉淀。
- 指示劑用量: 鉻酸鉀濃度需適宜,過低使終點滯后,過高使終點提前且顏色過深不易觀察。
- 滴定速度與振搖: 滴定初期可稍快,近終點時務必逐滴加入并充分振搖,防止局部過濃導致終點誤判。
- 干擾離子: 樣品中若含有大量能與銀離子生成沉淀的陰離子(如S2?, S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