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腦病和視網膜病(VERV)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病毒性腦病和視網膜病(Viral Encephalopathy and Retinopathy, VERV)是一種由魚類神經壞死病毒(Betanodavirus)引起的嚴重傳染性疾病,主要影響海水和淡水魚類,如鱸魚、石斑魚和金槍魚等。該疾病以中樞神經系統炎癥和視網膜病變為特征,導致魚類出現異常游動、失明、高死亡率(可達90%以上),對水產養殖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VERV的傳播途徑包括水體、受感染魚苗或污染物,其潛伏期短、傳染性強,因此在養殖密集區極易爆發疫情。早期檢測和診斷對控制疫情至關重要,可有效減少種群損失、優化養殖管理,并通過隔離措施防止病毒擴散。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技術的發展,VERV檢測方法日益精準,本文將從檢測項目、儀器、方法及標準四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檢測項目
VERV的檢測項目主要圍繞病毒特異性標志物展開,涵蓋分子水平、免疫學和病理學等多個維度。核心檢測項目包括:病毒核酸(RNA)檢測,通過靶向病毒基因(如RNA2片段)確認感染;特異性抗體篩查,用于評估免疫反應;以及病理組織學檢查,分析腦和視網膜病變。其他輔助項目涉及病毒分離培養、血清學滴度測定和環境樣本(如水或飼料)的病毒載量評估。這些項目旨在實現早期診斷、感染溯源和流行病學調查,其中核酸檢測是目前最常用的金標準項目。
檢測儀器
VERV檢測依賴一系列高精實驗室儀器,確保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主要儀器包括:核酸提取儀(如QIAGEN QIAcube),用于從魚組織樣本中純化RNA;實時熒光定量PCR儀(如Bio-Rad CFX96),進行病毒基因擴增和定量分析;酶標儀(如Thermo Scientific Multiskan),用于ELISA檢測中的吸光度讀數;以及顯微鏡(如Olympus BX53),觀察病理切片中的細胞病變。此外,輔助設備如離心機(用于樣本前處理)、恒溫培養箱(用于病毒培養)和生物安全柜(確保操作安全)也必不可少。現代便攜式設備如側流免疫層析試紙閱讀器,正逐步應用于現場快速檢測。
檢測方法
VERV的檢測方法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學、血清學和病理學三類技術,各具優勢。分子生物學方法最常用的是逆轉錄實時熒光定量PCR(RT-qPCR),其靈敏度高(可檢出低至10拷貝/μL的病毒RNA),特異性強,適用于早期篩查。血清學方法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為主,通過檢測魚血清中的IgM或IgG抗體間接診斷感染;病毒中和試驗則用于確認抗體活性。病理學方法涉及組織切片制備(如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和染色(H&E染色),顯微鏡下觀察神經元壞死或視網膜脫落等病變。快速診斷方法如免疫層析試紙(Lateral Flow Assay)可在15分鐘內獲得結果,適合野外應用。所有方法需嚴格遵循無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檢測標準
VERV檢測的國際和國內標準旨在確保診斷的規范性、可比性和可信度。核心標準包括: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水生動物疾病診斷手冊》中規定的VERV診斷指南,涵蓋采樣規范、實驗室流程和陽性判定閾值(如RT-qPCR的Ct值≤35為陽性);以及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ISO/IEC 17025,要求實驗室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中國國家標準如GB/T 34747-2017《魚類病毒性腦病和視網膜病診斷技術》詳細規定了PCR和ELISA的操作標準。此外,檢測需參考Cut-off值(如ELISA的OD值≥0.2為陽性),并定期進行能力驗證(如OIE的PT項目)。陰性/陽性對照品的使用和報告格式也需符合標準,以支持疫情監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