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皰疹病毒核酸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錦鯉皰疹病毒核酸檢測:精準診斷與防控的關鍵
錦鯉皰疹病毒病(Koi Herpesvirus Disease, KHVD)是由錦鯉皰疹病毒(Koi Herpesvirus, KHV或CyHV-3)引起的一種高度傳染性、致死性魚類疫病,主要危害鯉魚和錦鯉。該病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 原OIE)列為必須申報的水生動物疫病,在我國也屬于二類動物疫病。病毒感染后,常表現為鰓組織壞死、嚴重出血、表皮脫落、行為異常(如嗜睡、游動失衡)等癥狀,在適宜水溫(18-28°C)下潛伏期短、發病急、死亡率極高(可達80-100%),對養殖業造成毀滅性打擊。因此,建立快速、靈敏、準確的KHV核酸檢測方法,對于疾病的早期診斷、疫情監測、流通檢疫、引種安全及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至關重要。核酸檢測能特異性識別病毒的遺傳物質(DNA),在病毒感染的早期或潛伏期即可檢出,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的顯著優勢。
檢測項目
錦鯉皰疹病毒核酸檢測的核心項目是檢測錦鯉皰疹病毒(CyHV-3)的特異性DNA片段。主要針對病毒基因組中高度保守且特異性的區域,常用的靶基因包括:
- 胸苷激酶基因(TK基因):是KHV基因組中非常保守且常被選為檢測靶點的區域。
- Sph-1蛋白基因:也是一個常用的、具有良好特異性的檢測靶標。
- 9/5基因:部分方法也以此為靶點。
檢測結果通常報告為“錦鯉皰疹病毒(CyHV-3)核酸陰性”或“錦鯉皰疹病毒(CyHV-3)核酸陽性”,有時還會提供循環閾值(Ct值)作為病毒載量的半定量參考。
檢測儀器
KHV核酸檢測主要依賴于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精密儀器:
- 實時熒光定量PCR儀(Real-time PCR儀):這是當前最主流、應用最廣泛的檢測儀器。它能夠在PCR反應過程中實時監測熒光信號的變化,無需開蓋進行凝膠電泳,大大減少了污染風險,并可通過Ct值進行相對定量。其靈敏度極高,可檢測到極微量的病毒DNA。
- 普通PCR儀:可進行常規的PCR擴增,但后續需要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系統進行產物鑒定。這種方法靈敏度通常低于實時熒光定量PCR,且操作步驟多,有開蓋污染風險,在常規診斷和檢疫中應用已逐漸減少。
- 核酸提取儀:用于自動化地從魚體組織(如鰓、腎、脾、腦或體表粘液)樣本中提取純化病毒DNA/總核酸,提高提取效率、一致性和生物安全性。
- 高速冷凍離心機:用于樣本處理、核酸提取過程中的離心步驟。
- 超微量分光光度計/Nanodrop:用于快速測定提取核酸的濃度和純度(OD260/OD280比值)。
- 生物安全柜:提供無菌環境,保護操作人員和環境免受樣本潛在污染,是進行核酸提取和PCR體系配置的關鍵設備。
- 瓊脂糖凝膠電泳系統(普通PCR檢測用):包括電泳槽、電源、凝膠成像系統或紫外透射儀,用于觀察PCR擴增產物條帶。
檢測方法
目前,實時熒光定量PCR(qPCR)方法是檢測KHV核酸的國際公認“金標準”,也是WOAH手冊和我國國家標準推薦的主要方法:
- 樣品采集與處理:無菌采集患病或疑似患病魚只的鰓、腎、脾等組織,或無癥狀魚只的鰓、腎組織及體表粘液。樣品需低溫保存并及時送檢。實驗室中將組織勻漿,離心取上清或直接進行核酸提取。
- 核酸提取:使用商品化的DNA提取試劑盒(如酚氯仿法、離心柱法或磁珠法)或自動化核酸提取儀,從處理好的組織上清液或粘液中提取病毒DNA。此步驟需設置陰性(無模板)對照和陽性(已知KHV DNA)對照。
- 實時熒光定量PCR(qPCR):
- 反應體系配置:在反應管中加入PCR預混液(含Taq酶、dNTPs、緩沖液等)、針對KHV特定靶基因(如TK, Sph-1)的特異性引物(Primers)和熒光標記的探針(Probe)、以及提取的待測DNA模板。
- 熒光標記:最常用的是水解探針(TaqMan探針)技術,探針兩端分別標記報告熒光基團(如FAM)和淬滅熒光基團。當探針完整時,淬滅基團抑制報告基團發光;PCR擴增時,Taq酶的水解活性將探針切斷,報告基團熒光得以釋放并被儀器檢測。
- 擴增程序:在實時熒光定量PCR儀上進行熱循環,通常包括預變性、變性、退火/延伸(此步采集熒光信號)等步驟。儀器實時監測每個反應管中熒光強度的增長。
- 結果判讀:
- 儀器軟件根據熒光信號達到設定閾值(Threshold)時所經歷的循環數,即循環閾值(Ct值),進行判讀。
- 陰性:陽性對照有典型的S型擴增曲線且Ct值在預期范圍內,陰性對照無擴增曲線(或Ct值≥40/無Ct值),待測樣品無擴增曲線(或Ct值≥40/無Ct值),報告為“錦鯉皰疹病毒(CyHV-3)核酸陰性”。
- 陽性: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結果正常,待測樣品出現典型的S型擴增曲線且Ct值小于設定的臨界值(通常Ct < 40),報告為“錦鯉皰疹病毒(CyHV-3)核酸陽性”。
- 對于普通PCR方法,需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出現預期大小的特異性條帶判為陽性。
除標準qPCR外,環介導等溫擴增(LAMP)等恒溫擴增技術也可用于KHV的現場或快速篩查。
檢測標準
KHV核酸檢測必須遵循國際或國家/地區制定的標準操作規程,以確保結果的可靠性、可比性和權威性:
-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手冊標準:WOAH《水生動物疾病診斷手冊》詳細規定了KHV的檢測方法,明確將基于TaqMan探針的實時熒光定量PCR(針對TK基因或Sph基因)列為首選診斷方法,并給出了具體的引物、探針序列和反應條件要求。
- 中國國家標準(GB):
- GB/T 34749-2017 《錦鯉皰疹病毒病診斷規程》:這是我國現行的國家標準。該標準規定了KHV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病毒分離、PCR檢測(包括普通PCR和實時熒光定量PCR)及血清學檢測(ELISA)等方法。其中實時熒光定量PCR(qPCR)法作為確診的首選方法,標準中提供了具體的引物、探針序列、反應體系和反應程序。
- GB/T 36192 《活魚運輸技術規范》等檢疫標準中,也明確規定需對特定魚種進行KHV的檢測。
- 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SN):中國海關等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也有針對進口魚類KHV檢疫的行業標準,方法通常基于WOAH手冊和國標。
- 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進行檢測的實驗室通常需通過ISO/IEC 17025等認可,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記錄表格),對人員、設備、環境、樣品管理、方法確認/驗證、質量控制(每次實驗必須包含陰性對照、陽性對照、可能時加入內參基因對照)、結果報告等各環節進行嚴格規范。
綜上所述,錦鯉皰疹病毒核酸檢測是防控該重大疫病的核心技術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