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使用穩定性試驗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連續使用穩定性試驗檢測概述
連續使用穩定性試驗檢測是評估產品在模擬實際使用條件下性能穩定性的重要手段,廣泛應用于醫藥、醫療器械、化工、食品等領域。該檢測通過模擬產品在長期連續使用或儲存過程中的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光照、機械應力等),驗證其物理、化學及功能特性的變化趨勢,確保其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符合預期要求。在藥品研發中,該試驗是申報注冊的核心內容之一,對于醫療器械則關系到臨床使用的可靠性。通過科學設計的檢測流程,能夠提前識別產品可能存在的缺陷,優化配方或工藝,降低市場風險。
檢測項目
連續使用穩定性試驗的核心檢測項目包括:
1. 物理性質檢測:外觀、顏色、溶解度、pH值、黏度、密度等;
2. 化學穩定性檢測:活性成分含量、降解產物分析、氧化/水解反應程度;
3. 微生物學指標:無菌性、微生物限度、防腐劑有效性;
4. 功能性驗證:器械的機械性能、電子設備的工作穩定性、藥物釋放速率;
5. 包裝相容性:包裝材料與產品的相互作用及密封性變化。
檢測儀器
試驗需依賴高精度儀器保障數據可靠性:
- 恒溫恒濕箱:模擬長期儲存環境(如ICH Q1A推薦的25℃/60%RH);
- 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用于藥物成分定量及雜質分析;
-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檢測溶液吸光度變化;
- 質構分析儀:評估固體劑型或器械的機械強度;
-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分析揮發性降解產物;
- 動態光散射儀(DLS):監測顆粒粒徑分布變化。
檢測方法
試驗方法需結合產品特性制定:
1. 加速試驗法:通過提高溫度/濕度(如40℃/75%RH)加速產品老化,預測長期穩定性(參考ICH Q1E);
2. 長期試驗法:在標稱儲存條件下進行為期12-36個月的持續監測;
3. 周期性取樣檢測:按預設時間節點(如0、3、6、9、12個月)采集樣本進行多指標分析;
4. 統計學模型分析:利用Arrhenius方程或Q10法則推算有效期;
5. 實時監測技術:采用傳感器實時記錄溫濕度、壓力等參數波動。
檢測標準
主要遵循的國際與國內標準包括:
- ICH Q1系列指南:藥品穩定性試驗的國際通用標準;
- ISO 11607:醫療器械包裝穩定性測試要求;
- USP <1150>:美國藥典中關于藥物穩定性的規定;
- GB/T 191-2008:中國國家標準中運輸包裝件的環境試驗方法;
-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針對特定產品類別的穩定性研究規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