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焦蟲病檢疫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馬焦蟲病檢疫檢測概述
馬焦蟲病(Equine Piroplasmosis)是由巴貝斯蟲(Babesia caballi)或泰勒蟲(Theileria equi)引起的一種血液寄生蟲病,主要通過蜱蟲傳播,對馬屬動物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該病具有潛伏期長、傳播途徑復雜、臨床癥狀多樣等特點,可能導致貧血、發熱、黃疸甚至死亡。隨著國際馬匹貿易和賽事活動的頻繁開展,馬焦蟲病檢疫檢測成為防控疫病傳播、保障動物福利及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環節。檢疫檢測的核心目標是通過科學手段快速識別病原體或抗體,為疫病監測、隔離治療和跨境運輸提供依據。
馬焦蟲病檢疫檢測項目
馬焦蟲病的檢測項目主要包括以下三類:
1. 病原學檢測:直接檢測血液或組織中的蟲體或蟲體DNA,適用于急性感染期;
2. 血清學檢測:通過檢測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IgG/IgM),判斷動物是否曾感染或正處于感染狀態;
3. 分子生物學檢測:基于PCR技術對病原核酸進行擴增,具有高靈敏度和特異性。
主要檢測儀器與設備
檢測過程中需依賴多種精密儀器:
- 光學顯微鏡:用于血涂片染色觀察紅細胞內蟲體形態;
- PCR擴增儀:用于核酸提取及靶基因擴增;
- 酶標儀與洗板機:配合ELISA試劑盒完成抗體定量檢測;
- 電泳儀及凝膠成像系統:驗證PCR產物特異性;
- 高速離心機:用于血液樣本的預處理和分離。
常用檢測方法及流程
1. 顯微鏡檢法:制作吉姆薩染色血涂片,鏡檢尋找紅細胞內典型的梨形或環形蟲體,操作簡便但靈敏度較低;
2. 間接熒光抗體試驗(IFAT):利用熒光標記的二抗檢測特異性抗體,需標準化抗原和判讀標準;
3.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商業化試劑盒可批量檢測抗體水平,適用于大規模篩查;
4. 巢式PCR/實時熒光PCR:針對18S rRNA或EMA-1基因設計引物,可區分巴貝斯蟲與泰勒蟲,檢測限低至0.1寄生蟲/μL血液。
國際與國內檢測標準
馬焦蟲病檢測需遵循以下標準:
-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在《陸生動物診斷試驗手冊》中規定IFAT、cELISA和PCR為推薦方法;
- 中國國家標準:GB/T 35938-2018《馬焦蟲病診斷技術》明確病原學、血清學及分子檢測要求;
- 進出口檢疫規范:進出境馬匹需提供OIE認可實驗室出具的陰性檢測報告,部分國家要求結合補體結合試驗(CFT)結果。
檢測結果解讀與防控建議
陽性樣本需結合臨床表現和流行病學史綜合判斷。抗體陽性可能提示既往感染或隱性帶蟲狀態,需通過PCR復檢確認活動性感染。確診后應對病馬隔離治療(如使用咪多卡二丙酸鹽),并對養殖環境進行滅蜱處理。定期監測、加強蜱媒控制和跨境運輸檢疫是阻斷傳播鏈的關鍵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