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鼻疽檢疫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馬鼻疽檢疫檢測概述
馬鼻疽(Glanders)是由鼻疽伯克霍爾德菌(Burkholderia mallei)引起的一種嚴重的人畜共患傳染病,主要感染馬屬動物(馬、驢、騾),偶爾可通過接觸傳播給人類。該病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列為必須通報的動物疫病,具有高度致死性和公共衛生風險。檢疫檢測是預防和控制馬鼻疽傳播的關鍵環節,通過科學規范的檢測流程,能夠及時發現感染動物并采取隔離、撲殺等措施,保障畜牧業安全和人類健康。
檢測項目
馬鼻疽檢疫檢測主要包括以下核心項目:
1. 臨床癥狀觀察:檢查動物是否存在鼻黏膜潰瘍、皮膚結節、淋巴管炎等典型病變。
2. 細菌學檢測:分離培養病原菌并進行生化鑒定。
3. 血清學檢測:檢測血清中特異性抗體(如補體結合試驗)。
4. 分子生物學檢測:通過PCR技術檢測病原菌DNA。
5. 病理學檢測:對疑似病變組織進行組織切片染色鏡檢。
檢測儀器
檢測過程中需要的主要儀器包括:
- 實時熒光定量PCR儀(用于基因擴增與檢測)
- 全自動酶標儀(用于血清學抗體定量分析)
- 生物安全柜(保障病原體操作安全)
- 顯微成像系統(觀察細菌形態及組織病理變化)
- 細菌培養箱(提供病原菌分離培養條件)
- 高壓滅菌器(實驗室生物廢棄物處理)
檢測方法
1. 細菌培養法:采集鼻分泌物或病變組織樣本,接種于含5%羊血的胰蛋白胨瓊脂培養基,37℃培養48小時后觀察菌落特征,結合革蘭染色和生化試驗(氧化酶、精氨酸雙水解酶)進行鑒定。
2. 補體結合試驗(CFT):國際通用的標準血清學方法,檢測血清中特異性IgG抗體,敏感度可達90%以上。
3. 熒光定量PCR檢測:針對鼻疽伯克霍爾德菌特有的fliC基因或16S rRNA基因設計引物,通過熔解曲線分析實現快速確診。
4. 馬鼻疽菌素點眼試驗:經典篩查方法,將提純的鼻疽菌素滴入眼結膜囊,24-48小時后觀察化膿性炎癥反應。
檢測標準
檢測過程需嚴格遵循以下標準:
- OIE《陸生動物診斷試驗與疫苗手冊》第3.5.9章
- GB/T 18646-2018《動物疫病診斷技術 馬鼻疽》
- SN/T 1311-2016《出入境動物馬鼻疽檢疫規范》
- 實驗室生物安全應符合GB 19489-2008要求,病原操作需在BSL-3級實驗室進行。
馬鼻疽檢疫檢測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技術手段,結合臨床癥狀與實驗室結果進行綜合判定。檢測人員需接受專業培訓并嚴格遵循生物安全規范,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操作過程的安全性。隨著分子診斷技術的發展,高靈敏度、高通量的檢測方法將進一步推動馬鼻疽防控體系的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