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殼色單隔孢潰瘍病菌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蘋果殼色單隔孢潰瘍病菌的危害與檢測意義
蘋果殼色單隔孢潰瘍病是由殼色單隔孢菌(Diaporthe eres)引起的系統性病害,主要危害蘋果樹的主干、枝條及果實,導致樹皮潰爛、枝條枯死和果實腐爛,嚴重影響蘋果產量與品質。該病原菌具有潛伏侵染特性,早期癥狀隱蔽性強,易與其他枝干病害混淆。因此,建立精準、高效的檢測體系對病害早期預警、苗木檢疫和綠色防控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檢測手段已從傳統培養法向分子檢測與免疫學方法延伸,檢測效率和準確性顯著提升。
檢測項目
針對蘋果殼色單隔孢潰瘍病菌的檢測主要包括以下核心項目:
1. 病原菌分離與形態學鑒定:通過病組織切片觀察菌絲及孢子形態特征;
2. 分子生物學檢測:基于ITS、TEF1-α等基因序列的PCR擴增及測序分析;
3. 致病性驗證:通過柯赫氏法則對分離菌株進行回接試驗;
4. 免疫學檢測:利用特異性抗體開展ELISA或膠體金試紙條快速檢測。
檢測儀器與設備
檢測過程中需使用以下關鍵儀器:
- 生物顯微鏡(觀察孢子形態及菌絲結構)
- PCR擴增儀及凝膠電泳系統(用于DNA擴增及產物分析)
- 恒溫培養箱(病原菌分離培養)
- 超凈工作臺(無菌操作)
- 核酸提取儀(快速提取樣本DNA)
- 酶標儀(ELISA檢測抗體反應)
- 測序儀(基因序列比對)
檢測方法
目前主要采用三級檢測體系:
1. 形態學檢測:
采集病斑組織進行表面消毒后,置于PDA培養基28℃培養5-7天,觀察菌落形態(白色絮狀菌絲,后期產生黑色子實體),顯微鏡下檢測分生孢子器及單胞無色梭形分生孢子。
2. 分子檢測:
使用CTAB法提取真菌DNA,通過特異性引物(如DIA-F/R)擴增ITS區域,經1.5%瓊脂糖電泳確認目標條帶(約550bp),測序后與GenBank數據庫比對。
3. 免疫學快速檢測:
開發針對D. eres分泌蛋白的單克隆抗體,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法,30分鐘內可完成田間樣本初篩。
檢測標準
檢測流程需遵循以下標準:
- GB/T 28067-2011《果樹病害檢測規程》
- SN/T 4297-2015《進出境植物檢疫真菌鑒定方法》
- ISPM 27《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準》
- 中國農業行業標準NY/T 2955-2016《蘋果枝干病害診斷技術》
檢測結果判定需滿足:形態特征符合Diaporthe屬典型特征,目標基因序列相似度≥99%,且致病性試驗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