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刺激替代試驗-熒光素漏出法檢測
實驗室擁有眾多大型儀器及各類分析檢測設備,研究所長期與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關系,始終以科學研究為首任,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檢測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為全國科學材料研發領域服務平臺。
立即咨詢眼刺激替代試驗-熒光素漏出法檢測的背景與意義
眼刺激試驗是評估化學品、化妝品及藥品對眼部安全性的重要檢測手段。傳統的動物試驗(如Draize試驗)因倫理爭議和種屬差異局限性,逐漸被體外替代方法取代。熒光素漏出法(Fluorescein Leakage Assay)作為一種基于離體角膜或重建角膜模型的方法,通過檢測熒光素鈉透過角膜屏障的能力,定量評估化學物質對眼表組織的刺激性。該方法具有高靈敏度、可重復性強及符合3R原則(替代、減少、優化)等優勢,已被OECD、ISO等國際標準組織納入推薦方法,廣泛應用于原料篩選和產品安全性評價。
檢測項目
熒光素漏出法主要針對以下核心項目進行檢測:
1. 角膜上皮屏障完整性的損傷程度
2. 化學物質引起的局部刺激性反應強度
3. 不同濃度梯度下刺激效應的劑量-反應關系
4. 角膜修復能力的動態變化(如結合時間梯度檢測)
檢測儀器
實驗需使用專業設備確保結果準確性:
- 熒光分光光度計:檢測熒光素鈉的滲透量(激發波長485nm,發射波長535nm)
- 角膜培養裝置:維持離體角膜的生理活性(如Ussing chamber)
- 精密電子天平:配制受試物溶液
- 倒置熒光顯微鏡:觀察角膜形態學變化
- 恒溫震蕩培養箱:控制孵育條件(溫度37±1℃,濕度90%以上)
檢測方法
標準化操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驟:
1. 樣本制備:選取牛/兔離體角膜或重建人角膜上皮(RhCE)模型
2. 熒光素鈉處理:將角膜暴露于0.5%-1%熒光素鈉溶液10分鐘
3. 受試物暴露:按ISO標準設定暴露時間(通常15分鐘至4小時)
4. 孵育收集:用HBSS緩沖液收集滲透液(37℃震蕩孵育)
5. 定量檢測:通過熒光強度計算漏出率(Leakage Rate)
6. 結果分析:結合組織活性檢測(如MTT法)進行綜合評估
檢測標準
主要遵循的國內外標準包括:
- OECD TG 492:體外重建角膜模型檢測眼刺激試驗指南
- ISO 10993-10: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第10部分刺激與致敏試驗
- ECVAM DB-ALM Protocol 124:熒光素漏出法標準化操作程序
- GB/T 16886.10-2017:中國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標準
實驗需滿足質量控制要求:陰性對照漏出率≤5%,陽性對照漏出率≥20%,批內變異系數<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