摻減縮劑砂漿的減縮率檢測
引言
一、檢測原理
二、檢測項目及方法
1. 干燥收縮率檢測
- 檢測標準:依據《建筑砂漿基本性能試驗方法標準》(JGJ/T 70)或ASTM C157/C157M(國際標準)。
- 試件制備:
- 試件尺寸:40mm×40mm×160mm棱柱體。
- 養護條件:成型后24h脫模,置于(20±2)℃、相對濕度≥90%的養護室至7天齡期后,轉入溫度(20±2)℃、相對濕度(60±5)%的恒溫恒濕箱。
- 測試步驟:
- 使用千分表或非接觸式位移傳感器定期測量試件長度變化。
- 測量齡期:初始(基準長度)、3天、7天、14天、28天、60天等關鍵節點。
- 數據處理:計算各齡期收縮率,取同組試件平均值。
2. 自收縮率檢測
- 檢測意義:評估砂漿在恒溫恒濕條件下的自身化學收縮。
- 試驗方法:
- 采用全密封試件,消除水分蒸發影響。
- 使用內埋式應變計或激光位移傳感器監測早期(24h內)收縮變化。
- 記錄1天、3天、7天的收縮數據。
3. 塑性收縮率檢測
- 適用場景:模擬砂漿在初凝前的表面水分蒸發導致的塑性開裂風險。
- 檢測方法:
- 參照ASTM C1579,采用環形約束試模或平板法。
- 在風速(3±0.5)m/s、溫度(35±2)℃、相對濕度(50±5)%的加速干燥環境中,觀測裂縫出現時間和寬度。
4. 抗裂性能對比
- 試驗設計:
- 圓環約束試驗(ASTM C1581):通過鋼制圓環約束砂漿收縮,記錄開裂時間。
- 平板開裂試驗:澆筑方形砂漿板(600mm×600mm×50mm),觀測表面裂縫數量和寬度。
- 評價指標:
- 初裂時間、裂縫長度、裂縫面積占比。
5. 力學性能驗證
- 必要性:確保減縮劑不會對砂漿強度產生負面影響。
- 檢測項目:
- 抗壓強度(GB/T 17671)。
- 抗折強度(GB/T 17671)。
- 粘結強度(JGJ/T 70)。
6. 微觀結構分析
- 輔助檢測:
- 掃描電鏡(SEM):觀察孔隙分布及界面過渡區(ITZ)結構。
- 壓汞法(MIP):測定孔徑分布,分析減縮劑對毛細孔結構的改善效果。
三、實驗條件控制
- 環境參數:
- 溫度:20±2℃(基準溫度)。
- 濕度:干燥收縮試驗需嚴格控濕(60±5%)。
- 材料配比:
- 基準砂漿與摻減縮劑砂漿的水膠比、膠凝材料種類保持一致。
- 減縮劑摻量按廠家推薦范圍(通常為膠凝材料質量的1%~3%)梯度設計。
四、數據有效性判定
- 平行試驗組數≥3組,數據離散度≤15%。
- 減縮率計算需注明齡期(例如28天減縮率≥30%為高效減縮劑)。
- 結合力學性能數據綜合評估,避免片面追求高減縮率而犧牲強度。
五、工程應用建議
- 優選檢測項目:干燥收縮率(28天)與抗裂試驗為必檢項。
- 長期性能觀測:建議延長檢測至60天或90天,評估收縮穩定期。
- 復配效應驗證:若減縮劑與其它外加劑(如減水劑)復配,需補充相容性試驗。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5
9
7
9
13
12
18
20
17
16
19
24
22
19
22
20
22
21
22
22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