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間隙、爬電距離、固體絕緣與硬印制電路板涂覆層檢測項目詳解
一、電氣間隙與爬電距離檢測
檢測項目與要點:
-
- 工具:光學顯微鏡(精度≤0.1mm)、卡尺、3D掃描儀(復雜結構)。
- 方法:
- 電氣間隙:直接測量導電體間最短直線距離(需考慮安裝后的實際位置偏移)。
- 爬電距離:沿絕緣表面輪廓模擬污染路徑(如槽口、凹槽需分段測量)。
-
- 電壓等級與污染等級:根據IEC 60664-1,按工作電壓、污染等級(1-4級)確定最小間距。
- 材料組別:絕緣材料的CTI(相對漏電起痕指數)影響爬電距離,如CTI≥600為I組,間距可縮減。
-
- 高壓場景下間距不足導致擊穿(如電源模塊輸入/輸出端)。
- 潮濕環境中爬電距離過短引發漏電(如電機控制器端子)。
二、固體絕緣檢測
檢測項目與要點:
-
- 方法:施加高于額定電壓(如2×工作電壓+1000V,持續1分鐘),檢測絕緣擊穿或漏電流超標。
- 設備:耐壓測試儀(AC/DC可調,精度±5%)。
-
- 條件:500V DC電壓下,測量絕緣電阻(要求≥100MΩ)。
-
- 熱循環:-40℃~125℃循環測試后,絕緣無開裂。
- 沖擊測試:模擬機械振動后評估絕緣層完整性。
三、硬印制電路板(PCB)涂覆層檢測
檢測項目與要點:
-
- 方法:超聲波測厚儀或顯微鏡切片分析(依據IPC-CC-830標準,典型厚度10-50μm)。
-
- 膠帶法:按ASTM D3359,使用3M膠帶剝離后觀察涂層脫落面積(應≤5%)。
-
- 鹽霧測試:按ASTM B117,5% NaCl溶液噴霧48小時,無腐蝕滲透。
- 濕熱循環:85℃/85% RH環境存儲168小時,涂層無起泡、剝離。
-
- 絕緣電阻:涂覆后測量相鄰導線間電阻(≥100MΩ)。
- 耐電弧性:高壓電弧試驗后涂層無碳化痕跡。
四、檢測流程與注意事項
-
- 明確檢測順序:先非破壞性測試(如目視、厚度測量),后破壞性測試(如切片、附著力)。
- 記錄關鍵參數(如電壓值、環境溫濕度)。
-
- 若電氣間隙不合格,需重新評估布局或增加隔離擋板。
- 涂覆層脫落時,優化噴涂工藝(如增加表面清潔或預烘烤步驟)。
五、總結
上一篇:在清洗劑中浸漬(非破壞性的)檢測下一篇:清洗劑浸漬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9
10
13
16
18
13
14
14
18
14
19
21
14
15
19
15
14
18
18
14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