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電距離、電氣間隙及通過密封膠的距離檢測項目詳解
一、爬電距離(Creepage Distance)檢測
-
- 確認路徑是否沿絕緣表面最短路徑,排除因結構設計(如凹槽、凸起)導致的無效路徑。
- 工具:卡尺、輪廓投影儀、3D掃描儀。
- 標準依據:IEC 60664-1、GB/T 16935.1。
-
- 根據設備使用環境(如工業/家用)確定污染等級(I-IV級),匹配對應的爬電距離要求。
- 測試方法:參考IEC 60664-1中污染等級與材料組別(CTI值)的對應表格。
-
- 測定絕緣材料的CTI值(如CTI≥600為I類材料),確保材料組別符合污染等級要求。
- 工具:漏電起痕試驗儀(如按IEC 60112標準)。
-
- 檢查絕緣表面是否有裂紋、毛刺或殘留導電物質(如金屬碎屑),可能縮短有效爬電距離。
- 案例:某電源模塊因PCB板爬電距離不足(僅2mm),在潮濕環境中發生表面漏電。
- 改進:通過開槽增加爬電距離至4mm,并采用CTI≥400的FR4基材。
二、電氣間隙(Clearance)檢測
-
- 使用激光測距儀或三維坐標測量機(CMM)測量導電體之間的空間最短距離。
- 關鍵點:考慮部件公差、裝配偏移及動態振動下的最小間隙。
-
- 根據設備接入電網的位置(如過電壓類別II/III/IV),確定所需電氣間隙。
- 標準依據:IEC 60664-1表F.1(按峰值電壓和過壓類別)。
-
- 對電氣間隙不足的部件進行脈沖電壓測試(如1.2/50μs雷電波形),驗證其耐壓能力。
- 工具:沖擊電壓發生器(按IEC 61000-4-5)。
-
- 若電氣間隙路徑中存在非絕緣障礙物(如未接地金屬件),需重新計算有效間隙。
- 案例:逆變器內部母線排間隙僅1.5mm,在雷擊浪涌測試中發生空氣擊穿。
- 改進:調整布局使間隙≥3mm,并增加絕緣隔板。
三、通過密封膠的距離檢測
-
- 目視檢測:膠層是否連續無氣泡、裂紋或雜質(如金屬顆粒)。
- 工具:顯微鏡、X射線檢測(用于內部缺陷分析)。
-
- 耐壓測試:在密封膠固化后施加AC 3kV/1min,檢測是否擊穿。
- 絕緣電阻測試:施加DC 500V,電阻值需≥100MΩ(按IEC 60243)。
-
- 濕熱循環:85℃/85%RH環境放置168小時,測試后絕緣電阻衰減率≤50%。
- 溫度沖擊:-40℃~125℃循環100次,檢查膠體開裂或分層。
-
- 對含硅膠等易吸濕材料,施加偏置電壓后觀察是否出現枝晶生長(按IPC-TM-650 2.6.14)。
- 案例:某LED驅動電源因灌封膠存在氣泡,濕熱環境下發生沿面放電。
- 改進:采用真空灌膠工藝,并改用環氧樹脂(CTI>600)。
四、檢測工具及標準對照表
參數 | 檢測工具 | 參考標準 | 判定依據 |
---|---|---|---|
爬電距離 | 輪廓投影儀、3D掃描儀 | IEC 60664-1 | 最短表面路徑+CTI匹配 |
電氣間隙 | 激光測距儀、CMM | UL 60950-1 | 空間直線距離+過壓類別 |
密封膠距離 | X射線儀、耐壓測試儀 | IPC-A-610 | 無缺陷+耐壓≥2Urms |
五、總結
- 爬電距離:污染等級與CTI的匹配性;
- 電氣間隙:動態公差與瞬態耐壓能力;
- 密封膠:固化質量與長期環境可靠性。
上一篇:螺紋部件及連接檢測下一篇:電子電工產品、軍用設備、電子及電氣元件檢測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3
18
14
19
21
14
15
17
13
12
18
18
14
19
16
15
17
19
20
18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