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態源極漏電流檢測:關鍵檢測項目與技術解析
一、截止態漏電流的核心檢測項目
-
- 測試條件:
- 標準電壓偏置(如 ?DS=0.1?∼1.2?VDS?=0.1V∼1.2V,依據工藝節點調整)。
- 溫度范圍覆蓋(-40°C至125°C),模擬真實工作環境。
- 方法:通過高精度源測量單元(SMU)直接測量,需屏蔽環境噪聲(如電磁干擾)。
- 測試條件:
-
- 高壓加速測試:施加超額定電壓(如1.5倍 ?DDVDD?),檢測介質擊穿風險。
- 長期偏置測試:持續數小時至數天的漏電流監控,評估時間依賴性退化(TDDB)。
-
- 關鍵指標:跨晶圓(Wafer-to-Wafer)與批間(Lot-to-Lot)的漏電流分布。
- 統計方法:采用蒙特卡洛仿真與實測數據對比,識別關鍵工藝參數(如柵氧厚度、摻雜濃度)。
二、檢測技術難點與解決方案
-
- 難點:納米級器件的 ?offIoff? 低至 10−1210−12 A(pA級),易受噪聲干擾。
- 解決方案:
- 使用低溫探針臺減少熱噪聲。
- 配備法拉第屏蔽箱與低噪聲電纜。
-
- 要求:溫控誤差需小于±0.5°C(高溫下尤為關鍵)。
- 設備:高精度熱電冷卻(TEC)系統或液氮冷卻探針臺。
-
- 技術:
- 脈沖生成器與采樣示波器聯用,捕獲ns級瞬態電流。
- 基于JEDEC標準(如JESD22-A108)設計測試波形。
- 技術:
三、應用場景與行業標準
-
- 例如:物聯網(IoT)設備需確保μA級待機電流,漏電超標將導致電池壽命驟降。
-
- 依據JEDEC JEP122、AEC-Q100等標準,完成高溫反偏(HTRB)、柵極老化(NBTI)測試。
-
- 通過漏電流分布圖定位光刻或蝕刻缺陷,指導工藝迭代(如原子層沉積ALD優化柵氧均勻性)。
四、未來趨勢與創新檢測技術
-
- 集成傳感器于晶圓內,實時反饋漏電流變化(如基于環形振蕩器的間接測量)。
-
- 訓練模型預測漏電熱點,減少實測樣本量(如利用GAN生成工藝變異數據)。
-
- 采用超導量子干涉儀(SQUID)實現亞pA級電流檢測,適用于2nm以下齊全制程。
結語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5
5
8
8
7
9
8
6
8
9
11
10
7
8
10
10
13
9
12
14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