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交互式電子白板檢測項目詳解
一、核心檢測項目
1. 定位精度測試
- 檢測目的:驗證觸控點坐標與實際操作位置的誤差范圍。
- 方法:
- 使用標準校準工具(如校準軟件或物理標尺)在屏幕多個區域(中心、邊緣、四角)進行標記點觸控。
- 測量觸控坐標與預設標定點之間的偏差,誤差應≤±1.5mm(行業標準)。
- 常見問題:邊緣區域精度下降可能因傳感器安裝偏移或反射信號衰減導致。
2. 響應時間與延遲測試
- 檢測目的:評估設備從觸控輸入到屏幕反饋的實時性。
- 方法:
- 使用高速攝像設備記錄觸控動作與屏幕響應的間隔時間(通常要求≤20ms)。
- 通過專業軟件(如Touch Response Tester)量化延遲數據。
- 影響因素:紅外傳感器掃描頻率、主控板處理速度及顯示設備刷新率。
3. 多點觸控能力測試
- 檢測目的:驗證同時支持的觸控點數及識別準確性。
- 方法:
- 模擬多指觸控或多人協同操作(如10點觸控),檢測系統是否準確識別并跟蹤每個觸控點。
- 使用測試軟件(如TUIO Simulator)生成多點軌跡,觀察軌跡連貫性。
- 典型缺陷:多點交叉時的“鬼影”現象或觸控點丟失。
4. 紅外傳感器靈敏度檢測
- 檢測目的:確保傳感器對遮擋信號的捕捉能力。
- 方法:
- 在低光、強光環境下測試觸控響應,驗證抗光干擾能力。
- 使用不同材質物體(手指、塑料筆、手套)測試觸控靈敏度。
- 優化方向:調整紅外發射功率或采用動態閾值算法。
5. 抗干擾能力測試
- 檢測目的:防止外部紅外源(如陽光、暖氣)導致誤觸。
- 方法:
- 在設備周邊引入高強度紅外光源(如紅外遙控器、鹵素燈),觀察是否觸發誤觸。
- 檢測電磁兼容性(EMC),確保設備在復雜電磁環境中穩定運行。
6. 書寫流暢度測試
- 檢測目的:評估連續線條的平滑性與斷線率。
- 方法:
- 快速繪制連續曲線(如圓形、波浪線),檢查線條是否斷裂或抖動。
- 使用壓力感應筆測試壓感層級(如4096級壓感)的響應準確性。
7. 校準功能驗證
- 檢測目的:確保校準程序能有效修正定位誤差。
- 方法:
- 多次執行手動/自動校準,測試校準后觸控精度的穩定性。
- 模擬安裝傾斜場景,驗證校準算法的魯棒性。
8. 耐久性與可靠性測試
- 檢測目的:評估設備在長期使用中的性能衰減。
- 方法:
- 連續觸控操作(如10萬次點擊)后復測精度與響應時間。
- 高低溫循環測試(-20℃~60℃)、濕度測試(20%~90% RH)。
二、附加檢測項目
1. 軟件兼容性測試
- 支持主流操作系統(Windows/macOS/Android/iOS)及教學軟件(如希沃、鴻合)。
- 檢測驅動安裝便捷性及多屏協同功能。
2. 安全與環保檢測
- 符合電氣安全標準(如GB4943.1、IEC 62368-1)。
- 材料無毒無害(RoHS認證)。
3. 用戶體驗評估
- 人體工學設計(如邊框厚度、傾斜角度)。
- 觸控反饋音效、誤觸防抖算法的實際效果。
三、檢測工具與標準
- 硬件工具:示波器、高速攝像機、光學標定板。
- 軟件工具:TouchTest、Whiteboard Diagnostics Pro。
- 參考標準:ISO 9241(人機交互)、GB/T 29265(電子白板通用規范)。
四、總結
轉成精致網頁


材料實驗室
熱門檢測
17
17
16
22
18
16
26
20
18
21
15
23
19
20
13
16
16
16
14
14
推薦檢測
聯系電話
400-635-0567